-
高炉炼铁工艺节能减排技术探析
来源:品牌与标准化 发布日期:2023-03-15
本文阐述了高炉炼铁工艺节能减排的意义,而后分析了高炉炼铁工艺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对高炉炼铁工艺节能减排技术展开研究。
-
刘怀平代表建议:深入实施极致能效工程 推动钢铁业节能减排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日期:2023-03-08
为有效落实钢铁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于2022年12月份印发《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通过培育钢铁行业“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力争2023年末0.8亿吨~1亿吨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2024年末1.5亿吨~2亿吨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2025年末钢
-
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化工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探讨
来源:当代化工研究 发布日期:2023-03-08
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高污染、高能耗等方面的问题,这显然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悖。为保障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降低化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能耗与造成的污染,实现循环经济。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化工企业发展现状,并就具体的节能减排措施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
浅谈混合动力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应用
来源:时代汽车 发布日期:2023-03-01
汽车,作为便利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汽车一般以燃油作为动力,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燃油能源危机的加重,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汽车厂商的升级发展,致力研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燃油的依赖,能够以电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作为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汽车发展质量与水平。新能源汽车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混合动力技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阶段下,混合动力技术主要
-
钢铁企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经验介绍
来源:太阳能 发布日期:2023-02-28
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作为降低钢铁企业电力资源消耗的创新实践,在充分研究了青岛市太阳能资源条件的基础上,以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的厂区屋顶为依托,开发、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3 MWp,选用385 Wp单晶硅光伏组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光伏发电系统自发电就地升压,可并入电网直接使用。按照25年运营期计算,该项目
-
增程式电动汽车专用发动机技术分析
来源:专用汽车 发布日期:2023-02-1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能源危机对我国汽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节能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动机不会直接驱动车辆,而是仅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最终能够实现最大效率的节能减排。据此,着重分析了增程式电动汽车专用发电机技术路线的趋势以及关键参数的优化情况。
-
高炉炼铁工艺节能减排技术探讨
来源:山西冶金 发布日期:2023-01-31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钢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能源消费当中,钢铁占据1/5。基于此,分析了高炉炼铁工艺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现状,对煤气干法布袋除尘技术、均压放散煤气回收技术和超级烧结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相关探讨研究,以期钢铁行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发布日期:2023-01-28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汽车的销售量也在不断增长,虽然汽车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但也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传统燃油汽车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新能源汽车逐渐被市场重视。该文阐述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并将其与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好发展。
-
基于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的磷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研究
来源:化工设计通讯 发布日期:2023-01-28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磷化工产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十二五”规划能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7%的要求的提出,为我国磷化工产业发展趋势的调整指明了方向。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碳交易的概念,并对当前磷化工发展中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背景下,提出磷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具体策略,以实现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
建筑碳排放分析与减碳路径研究
来源:重庆建筑 发布日期:2023-01-25
落实建筑领域“双碳”任务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该文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梳理建筑领域碳排放相关标准依据、核算方法、计算工具及发展重难点现状,进而对建筑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拆除阶段的节能减碳实施路径进行探讨,提出实现低碳建筑、零碳建筑的措施,可为建筑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