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去产能须摆脱短视利益掣肘
来源:金融经济 发布日期:2016-08-02
当前钢铁、煤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并不是单纯的"产业周期"问题。"去产能"被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全国钢铁产量大省河北、江苏、山东粗钢产量比上一年同期分别增产了0.3%、2.19%、5.47%,这表明3个钢铁大省去产能陷入"越减越多"怪圈。导致这一尴尬现状,关键在于利益作怪。
-
探讨汽车产业生态转型趋 势畅想汽车产业绿色发展未来——中国汽车生态设计国际论坛纪实
来源:世界汽车 发布日期:2016-08-01
"‘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国家政策,对企业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汽车产业生态设计政策趋势这一主题,召开本次2016中国汽车生态设计国际论坛,探讨汽车行业生态设计政策发展趋势,搭建汽车绿色发展交流平台,探索汽车生态设计水平提升之路。"
-
打好“三场仗”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发布日期:2016-08-0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与会代表形成共识——打好"三场仗",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一场歼灭战。分类指导去产能,长短结合去库存。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表示,在去产能上,近几年我省淘汰关停的煤矿有600多处,退出的产能有5000万吨,今年钢铁也在主动压
-
坚决化解过剩产能 奋力打赢转型脱困攻坚战——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编
来源:冶金管理 发布日期:2016-07-30
一、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特点上半年,受钢材价格上涨影响,钢铁企业经营状况普遍实现好转,扭转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成绩来之不易。总结上半年运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钢材价格触底反弹,但仍然处于低位自2012年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一路下跌,连续下跌超过4年。2015年12月,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最低跌至54.48点,是有指数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比2014年末下降34.43%。今年以来,钢材价格有所回升
-
浅谈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在钢铁去产能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冶金管理 发布日期:2016-07-30
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是当前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制约钢铁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实现钢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
-
未来工作依然艰巨
来源:冶金管理 发布日期:2016-07-30
近几年,我国钢铁产业的经营持续下滑,特别是钢材价格,2015年12月我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最低跌至54.48点,是有指数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然而,2016年上半年,受钢材价格上涨影响,钢铁企业经营状况普遍实现好转,扭转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钢材价格之所以上涨,阶段性局部供应改善、一些地区钢厂限产及市场预期向好是主要原因。到4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最高涨至84.66点,钢材价格指数首次高于去年同期。特别
-
推动钢铁去产能;重塑产业价值链
来源:环境经济 发布日期:2016-07-23
多数钢铁企业面临负债率过高、银行限贷、社会负担过重等困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抓紧淘汰钢铁、煤炭等行业央企落后产能,加快重组整合和市场出清。今年,国务院6号文进一步明确了"用5年时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1.5亿吨"的目标。饱受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之累的钢铁行业,将把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环节,并借助
-
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 提升建筑产业化水平
来源:住宅产业 发布日期:2016-07-20
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是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循环要求,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重要举措。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钢结构这个建筑细分领域,十二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我国钢结构行业相关产业政策暖风频吹,政府出台了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多项政策。
-
创新引领 推进供给侧改革——西安高新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纪实
来源:中国高新区 发布日期:2016-07-20
2015年8月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西安高新区,正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领域,优化经济结构、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经济发展品质,不断发挥园区在创新型省份建设、全面改革试验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为广大中西部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重要借鉴。
-
浅析江苏省纺织企业采购原棉质量现状
来源:中国纤检 发布日期:2016-07-15
2016年,江苏省纤维检验局组织对省内部分纺织企业采购的原棉质量进行了抽查,通过对异性纤维、短纤维含量和疵点等质量指标的检测数据分析,比较国产棉与进口棉、机采棉与手摘棉等不同种类棉花的特点,找出国产棉存在的质量问题与差距并分析原因,提出棉花质量提升的建议,以期为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及棉花生产、加工、使用各方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