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势下中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思考
来源:世界石油工业 发布日期:2021-12-28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面临着绿色低碳转型、能源技术创新活跃、科技自立自强势在必行等新形势。要充分认识能源技术创新的长周期性与复杂性,立足油气,持续创新。强化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保障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价值实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积极求变,主动拥抱低碳技术创新,用户主导,开发应用可再生能源,推进生产用能清洁替代;示范引领,利用技术优势与空间优势拓展低碳业务;把握前沿,保持对
-
“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部门低碳转型路径及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研究
来源:国际石油经济 发布日期:2021-12-2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交通运输需求将继续提升。现阶段中国交通运输活动以道路交通为主,用能结构"一油独大",导致交通领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持续上升,深度脱碳面临较大挑战。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电气化和生物质燃料的发展,摆脱对含碳油品的依赖是交通部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测算,中国成品油和交通用油需求将于2025年前后达峰;石油消费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水平7.6亿~
-
优秀钢铁企业的碳中和路径
来源:山东国资 发布日期:2021-12-25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呼吁共同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性文件,提出明确的减排目标和灵活的实施路径,要求缔约方履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和义务,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气候中性。据统计,钢铁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5%,
-
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浪潮助力“智慧钢铁”建设
来源:冶金财会 发布日期:2021-12-25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的主引擎,核心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本文立足钢铁绿色低碳转型的行业趋势,分析和展望未来"智慧钢铁"建设的路径和策略,供读者参考。一、碳减排能力将构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目前,全球范围内已逐渐形成了以"碳中和"为代表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共识
-
碳中和对欧美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
来源:金融市场研究 发布日期:2021-12-25
欧美发达国家碳中和的实现对高耗能行业的企业信用风险产生较大影响。第一,业务转型、多元化发展、产业地域转移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碳减排相关成本对企业盈利能力造成双向影响;第三,企业融资环境与其环保表现的联系也愈发紧密。能够实现经营转型、形成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更有能力消化碳减排成本,信用风险相对可控;规模较小的尾部企业在传统业务盈利承压、自身造血能力下降的同时,融资端受限,信用风险值
-
设计点亮绿色中国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 发布日期:2021-12-25
0引言古语有云,"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时至今日,绿色低碳作为理念意识,已是小到每个家庭,大到人类社会所共同肩负的责任。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
协同创新,共促高质量发展 中针协七届二次理事会在辽源举行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发布日期:2021-12-20
在一系列不确定、不利因素下,针织行业创新求变,开拓进取,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面向“十四五”,行业正在把握新时期行业热点、重点问题,有效推动中国针织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12月10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七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在吉林省辽源市举行。会议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主办、辽源市人民政府承办,辽源袜业园区协办,并得到了常熟市印染商会的大力支持。因疫情原因,会议在
-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的钢铁转型之路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 发布日期:2021-12-15
钢铁是工业最重要的粮食,是国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撑。钢铁产业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之一,因为中国的钢产量占全球的57%,中国钢铁产业的碳排放占全球钢铁产业碳排放的比重超过60%,中国钢铁产业的碳排放量占国内碳排放总量的15%以上。
-
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来源:表面工程与再制造 发布日期:2021-12-15
再制造作为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和装备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新模式,符合"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新型工业化特点,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朝阳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是国内外企业数量最多、技术成熟度最高和产业规模最大的领域。
-
余热利用在民爆物品生产中实际应用分析
来源:煤矿爆破 发布日期:2021-12-15
余热利用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目前在节能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社会总能耗中工业能耗占比2/3,可回收利用余热总资源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0%~40%,可利用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工业领域节能对实现节能减排、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以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项余热利用项目为例,从前期方案的确定到后期方案的运行,分析余热锅炉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供同类项目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