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钢铁烟气CO催化剂失活机制及其改进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甘敏; 马世辉; 范晓慧; 刘凯杰; 廖继勇; 季志云; 孙增青; 赵改革; 王兆才; 余海钊 加工时间:2025-01-16 信息来源:烧结球团
关键词:烧结烟气;金属催化剂;一氧化碳;中毒失活;活性再生
摘 要:钢铁烧结烟气组成复杂,容易导致CO催化剂活性下降,因此抑制催化剂失活、延长催化剂寿命是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就CO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及其改进工艺进行综述,介绍各种毒害物质的作用机制及其对CO催化反应的影响,探究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并提出相应预防或恢复措施。催化剂失活主要包括化学中毒、黏结物阻隔、高温失活、水汽中毒、气固反应失效以及机械磨损等原因。结果表明:积碳、结焦和水化反应易在催化剂表面中毒,形成惰性覆盖层阻隔反应进行;长时间高温反应容易导致催化剂表面固结;气固反应中氧气或氯气会和金属活性相反应,形成挥发性氧化物或氯化物进入气相造成物质损耗。此外,采取气流吹拂或催化床层堆叠挤压会降低孔隙结构强度,引发颗粒破碎并粉尘化,影响催化剂的寿命。将金、银贵金属分散支撑在氧化铝或其他非贵金属载体表面,可以降低贵金属消耗量。贵金属在高温热处理中保持稳定的高分散状态,会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纳米颗粒,并和过渡金属协同作用造成晶格畸变,构筑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通过工艺设计来轮换参与反应的催化剂是其活性再生的主要手段。将置换下来的废催化剂送入再生系统中,通过洗涤吹拂等方式清洗堵塞孔隙通道的沉积焦炭及侵占位点的毒素,可消除对CO催化氧化体系的阻碍。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