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双碳”;氨能;绿氨;氢载体;氨燃料
摘 要:在“双碳”背景下,氨具有“零碳”能源属性,比氢更易储运、更高能源密度、更安全性以及更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优势,同时在氨制备、储运以及应用技术上的进步,使其在全产业链上具备经济竞争优势,从而吸引世界各国将氨做为能源进行开发利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具有完备的合成氨工艺技术与氨储运设施,以及用可再生能源制氨、发展船用领域氨燃料的基础优势。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石油在上游蓝氨、绿氨制备的发展路径,在中游低成本氨储运的发展路径,以及在下游氨作为氢载体、燃料燃烧和氨电池原料应用路径。提出了中国石油氨能产业的3个发展阶段:①2024—2025年,战略布局阶段;②2026—2035年,稳步推进阶段;③2036—2050年,规模发展阶段。需要发展3大业务:氨制备、氨储运以及氨能应用。需要攻关5大关键技术:①低能耗蓝氨生产工艺技术;②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柔性合成氨技术;③低温低压氨分解制氢技术;④氨燃烧关键技术;⑤氨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构建5大示范工程:①蓝氨制备工业化示范;②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低温低压合成氨工业化示范;③万吨级氨分解制氢工业化示范;④稠油热采掺氨燃烧工业化示范;⑤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示范。实现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为建设中国新型能源体系贡献石油力量。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