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1 篇
13918 篇
478362 篇
16355 篇
11779 篇
3949 篇
6564 篇
1255 篇
75762 篇
38242 篇
12197 篇
1674 篇
2874 篇
3423 篇
642 篇
1242 篇
1980 篇
4930 篇
3896 篇
5520 篇
首都博物馆常设中轴线专题展览
在7月25日上午开幕的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上,“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驶入`快车道'"入选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十件大事。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7月25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条例》进行详细解读。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副主任姜俊梅在介绍《条例》立法有关情况时表示,“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国传统文化活的载体,代表了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体现了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
看点 1
什么是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由一系列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井然有序、气势恢弘的城市历史建筑群,是中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
姜俊梅介绍,《条例》明确了中轴线的空间位置和遗产点位构成,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和参与保护;为了对中轴线及其环境进行整体保护,《条例》将在中轴线居中对称格局下形成的历史城廓、历史街巷、城市标志物、景观视廊、历史河湖水系、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与中轴线价值密切相关的国家礼仪传统、城市管理传统等,也作为保护对象作出了规定。
看点 2
谁来保护北京中轴线?
中轴线是历史留给北京的宝贵文化遗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中轴线的责任和义务。
《条例》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保护活动,同时明确了多层次的保护主体和保护责任,包括,市政府和保护对象所在地的区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市文物部门主管整体保护,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建立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协调重要事项;设立保护机构,具体负责保护、监测、研究和展示工作;保护对象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其他保护责任人依法履行保护责任等。
看点 3
怎样保护北京中轴线?
中轴线历经元、明、清及近现代七个多世纪风云变幻,保存延续至今十分不易。
姜俊梅说,《条例》坚持统一规划、统筹管理、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围绕保护中轴线的突出普遍价值,维护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提出了一系列保护要求和保护措施。包括,编制保护管理规划,划分遗产区和缓冲区,针对各类保护对象提出具体保护要求,并从资源调查和保护监测、考古勘探、工程建设、腾退改造、应急保障等方面,规定了全方位的保护措施。
看点 4
如何让中轴线活起来?
“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姜俊梅说,只有深入梳理挖掘中轴线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内涵,加强文化展示,促进合理利用,才能保持中轴线的生命力。
对此,《条例》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主体,规定了多种传承利用措施。包括,推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向公众开放,鼓励向公共文化机构捐赠实物、资料,鼓励高校院所、专家学者进行遗产价值研究,鼓励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鼓励保护区域内的居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公众体验,促进中轴线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对保护区域内的业态引导等。
看点 5
公众如何参与中轴线保护?
保护区域内社区公众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遗产价值的准确认知,提升共同保护的社会共识,促进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传承发展。
对此,《条例》明确了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包括,建立遗产信息平台,为公众查阅信息、共享研究成果等提供便利;鼓励保护对象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开展遗产价值发掘、阐释和传播活动;鼓励通过开展研究、宣传政策、捐助资金、提供场所和服务等方式,参与保护利用;建立保护机构与保护区域内居民的日常沟通机制等。
此外,《条例》还就政府有关部门不履行保护职责,破坏或者损毁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未经审批在保护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或者其他影响中轴线传统风貌、历史格局的活动等行为的法律责任,与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了衔接性规定。
看点 6
如何统筹抓好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
《条例》明确北京中轴线坚持统一规划、统筹管理、整体保护、合理利用,市区两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这也是北京中轴线实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保障。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凌明介绍,接下来将统筹抓好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利用完成修缮的钟鼓楼、正阳门、永定门,以及腾退后的先农坛等文物保护单位,不断改善周边环境,引导文物活化利用。依托北京中轴线保护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中轴线保护重要事项;落实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中心职责,全面做好中轴线的保护、监测、研究和展示等工作。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和传统节气、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在首都博物馆常设中轴线专题展览,继续打造《最美中轴线》《万里走单骑》等节目。通过历史文化名城对话会等活动,加强与国际遗产组织、遗产专家沟通联系,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