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持续腹内压监测联合前馈控制理论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曾丽云; 罗春霞; 邓祥 加工时间:2025-01-16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科学
关键词:腹内压监测;前馈控制理论;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机械通气
摘 要:目的 通过随机试验设计,探究持续腹内压监测联合前馈控制理论在提升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方面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机械通气患者100例,将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引入持续腹内压监测与前馈控制理论。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干预后第1、3、7、14天的腹内压变化情况、营养状态指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以及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第7、14天,试验组腹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第14天,试验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第14天,试验组NRS2002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良好耐受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中等耐受和不耐受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结合持续的腹内压监测和前馈控制理论,可以显著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在早期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优化患者营养状态并减少营养缺乏的风险,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