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碳审计;;评价指标;;DSR模型;;模糊综合分析法;;化工企业
摘 要:近年来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碳审计由此应运而生。碳审计理论发展为不同领域相关准则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碳审计工作实践也得到不断完善。实施碳审计需以碳足迹理论为分析基础。而化工企业作为化工技术产业的组织载体,具有高耗能、高污染以及碳排放量高等特征。有效展开碳审计实践,有助于化工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发现能源使用、以及碳排放存在问题,同时明确化工企业在资源利用上的浪费和不足,挖掘自身的节能潜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如何基于碳足迹理论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碳审计发展水平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建立一套碳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论文梳理了国内外碳审计的相关成果,从碳审计基本理论入手,对现有碳审计指标进行整理和归纳,首先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rive-State-Reponse,DSR)模型初步设计碳审计评价指标,通过描述性分析删减部分指标之后,最终确定20个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化工企业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论文研究选取中石化企业为例,进行碳审计评价的案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碳减排资金投入能力、企业碳减排技术效益、内部管理能力、学习成长能力、碳减排的社会效益以及碳减排的经济效益六个方面综合评价分析化工企业碳审计。结果表明,低碳及生态经济理论、环境审计理论、碳足迹及环境外部性理论和受托责任理论是碳审计工作开展以及评价指标选取的主要理论依据,构建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碳审计的重要环节。目前,碳审计还是一个全新的审计分支,尤其针对化工企业审计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还相当缺乏,审计数据呈现核算困难、准确度低的特点。碳审计相关税收法及法律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碳审计评价效果,通过化工企业相关碳排放因素分析得出,政府和相关税务部门可定期对化工企业的主要大排放源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计征税额。对小排放源而言,可以根据其所用燃料的含硫量来计征税。同时可以制定和环境污染程度以及碳排放量相对应的惩罚措施,对和节能减排相关的《中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除此之外,化工企业也应当提高内部碳审计质量,优化企业降耗减排等专业技术。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