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中华绒螯蟹蜕皮周期中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变化
作者单位:田志环,TIAN Zhihuan(韶关学院 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河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071002)康现江,KANG Xianjiang(河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071002)焦传珍,JIAO Chuanzhen(韶关学院 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加工时间:2014-05-15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关键词:细胞组成;肝胰腺;蜕皮周期;中华绒螯蟹;cell type composition;hepatopancreas;molt stage;Eriocheir sinensis
摘 要:取一年生未成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甲壳宽度在15~40 mm,暂养在75 cm×50 cm×45 cm的玻璃缸内,24 h充气,自然光照,每天换水1/3,每次换水后投喂土豆、杂鱼等食物,动物适应实验室条件1周后进行实验。为得到蜕皮后的样本,将处于蜕皮前晚期的个体在相同条件下单独饲养。根据已报道方法,将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分为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D0、D1和D3-4期、蜕皮后A-B期等5个时期。采用细胞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R 细胞数量在蜕皮间期和蜕皮前期都占绝对优势,虽然在蜕皮前早期 D0期数量显著下降(P0.05)。B细胞数量在蜕皮前早期D0期显著增高(P0.05)。饥饿对处于不同蜕皮时期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影响不同,饥饿48 h后,处于 D0时期的中华绒螯蟹与正常组相比,肝胰腺R细胞数量无显著变化,B细胞和E细胞数量显著下降,F细胞数量上升。处于D1时期的中华绒螯蟹与正常组相比,肝胰腺R细胞、B细胞、F细胞和E细胞数量均无显著变化。说明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变化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探讨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组织结构及细胞组成变化,了解甲壳动物蜕皮过程的基础生物学现象,并为其健康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