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财政多措并举“开源节流"

加工时间:2022-12-05 信息来源:中国经营报
关键词:资产利用效率;财政管理;开源节流;
摘 要:
内 容: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今年以来扩大有效投资成为稳经济大盘的关键举措,然而在财政空间适时压减的情况下,撬动社会资本实现更大规模的投资拉动效应变得越发紧迫,在此背景下,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被推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作为PPP的主管部门,财政部最新的表态也为市场注入强心剂。在其近日发布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从做好项目前期论证、推动项目规范运作、严防隐性债务风险、保障项目阳光运行等4方面保证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


此后,围绕财政部的表态,PPP圈也展开热议。对PPP来说,财政部在此时发布通知,除了为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外,也被市场解读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开源之策。


“今年以来,为应对三重压力叠加影响,财政政策不仅需要发挥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还要积极挖掘预算内政策空间,通过压缩非必要开支等方式,实现开源节流的效果,这些政策的实施,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具有重要作用。"一位财政人士如此评价。


加快PPP规范运行


依法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累计入库项目10331个、累计投资额达16.5万亿元,我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PPP市场。


这是财政部PPP中心最新公布的PPP投资情况,虽然受政策收紧影响,近年来PPP的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不可否认,当前背景下,PPP模式仍是我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这种作用自2014年PPP模式推广以来就不断显现,在多个公开场合,PPP在扩大有效投资、撬动社会资本、促进投融资和财政体制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被多次提及。


然而,随着PPP模式的快速发展,PPP项目存在的运作不规范、竞争不充分、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2014年~2017年是PPP的高光期,作为基建领域和投融资领域的行业热点,PPP也吸引了其他行业人员的大批转行,这使得PPP的本质问题逐渐被忽略。"一位PPP从业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此后,监管层和有关各方也开始强化对PPP的规范和完善。2022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指出,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


半年后,财政部重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把“规范发展"和“阳光运行"作为核心思想。


从具体内容来看,《通知》总结和重申了近年来PPP政策的要求,如10%的红线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并针对实际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祥认为,《通知》对部分市场、行业困惑的集中回应,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这将更好撬动社会资本,保障PPP项目平稳运行,长期看,也对公共服务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述PPP从业人士看来,随着各方对PPP的态度逐渐回归理性,PPP作为经济政策也受到市场认可。“从我们的观察看,目前各方已经认识到,对PPP既要监管但又不能苛责,这是PPP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对此,《通知》强调,要保障社会资本充分竞争,同时项目实施机构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依法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作为社会资本方平等参与PPP项目。


压缩非必要支出


2023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继续按照“只减不增"安排,地方财政也要按此原则从严从紧安排“三公"经费。


在保障PPP项目阳光运行的同时,针对存量资产转让项目运作,《通知》指出,对拟采用转让-运营-移交(TOT)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的项目,应具有长期稳定的经营性收益,严格履行国有资产评估、转让程序,合理确定转让价格。


TOT项目不得由本级政府实际控制的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搞“自我循环",不得通过将无经营性收益的公益性资产有偿转让或者分年安排财政资金支付资产转让成本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


事实上,今年以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以落实好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表示,要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盘活存量资产,其中支持民间资本通过PPP等方式,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


但根据中建政研智库的调研,我国存量资产盘活并非一蹴而就,从实际情况看,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要求资产先入库,原则是应入尽入,摸清本底;第二步是根据本底情况,设置“阀门",并针对特定领域、特定规模的资产进行盘活;第三步是构建系统化、可操作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


在此背景下,存量资产盘活的作用,也需要不断挖掘预算内财政资金的使用空间。上述财政人士认为,今年以来,财政通过多种开源渠道,比如结转结余、利润上缴、增发专项债等举措,综合看,后续增量空间也非常有限。


“本着开源节流的作用,下一步政策对非必要方面支出规模的压缩,可能会进一步坚持,这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节流之举,也是财政部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的重要体现。"该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近日财政部已经发布《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资产盘活工作机制,通过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提升资产盘活利用效率。


数据统计显示,根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截至2021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达到54.4万亿元。“按照财政部发布的通知内容,下一步将继续处置闲置国有资产,这将有利于增加非税收入,同时压缩一般公共服务中的非必要支出,也为财政政策在重点领域支出留出更多空间。"上述财政人士表示。


记者从财政部获悉,今年财政部将继续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并严格按预算开支一般性支出,不得报销与公务活动无关的费用,对应由本单位履行职责的工作事项不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变相增加编外人员预算。


财政部表示,2023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继续按照“只减不增"安排,地方财政也要按此原则从严从紧安排“三公"经费。严禁事业单位用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行为。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