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1 篇
13918 篇
478362 篇
16355 篇
11779 篇
3949 篇
6564 篇
1255 篇
75762 篇
38242 篇
12197 篇
1674 篇
2874 篇
3423 篇
642 篇
1242 篇
1980 篇
4930 篇
3896 篇
5520 篇
时至年中,2013年已过去一半。在过去的半年中,我国经济出现了哪些新情况?整体形势如何?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难题?又应如何化解?
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日前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3年省区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作专题发言,并在会议间隙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专访。
余斌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找新平衡的过程中,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与短期增长动力不足相叠加。他预计,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7.5%,上半年经济增长7.6%;下半年,国内、国外环境难以明显好转,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下行压力,预计下半年GDP增长略低于上半年,全年增长略低于7.5%。
据余斌介绍,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经济增长呈下降趋势;出口实际增长明显放缓;消费增长有所下降;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下滑;基建投资难以维持高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长将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企业回补库存进程受阻;金融困境凸显;各地区投资、工业有所下降。
面对这些新情况,余斌特别提醒,当前我国要着手化解房地产、产能过剩、财政债务压力、消费增长、金融困境等五大方面突出问题,谨防叠加效应冲击。
——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
既事关百姓“住有所居”,又牵涉我国经济增长,房地产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但当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地价飙升、房价飞涨,虽然国家楼市调控政策频出,但往往效果不佳,甚至被戏称“越调越涨”;而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导致“鬼城”频现,房地产业畸形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当前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呢?
余斌给出了四条建议:一是,重视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性差异,加强分类指导,减少“一刀切”政策;二是,明确判断全国房价合理水平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据此确定各地房价调控目标,将土地调控、与房地产有关的地方税收政策的调整、住房保障方式等一揽子“政策包”的选择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三是,房价涨幅较高的城市更加重视供给面的调控政策,包括增加土地供应、调整保障房供应方式、增加可售型保障房比例等,稳定预期;四是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联网工作,适时开征房产税,增加拥有多套和豪华住房的持有成本,促进存量房源有效利用。
——积极化解产能过剩
余斌认为,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尽管很稳定,但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情况:一类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尽管也有产能过剩,但大体上处在正常合理的水平;另一类是投资规模很大的重化工业和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情况十分严重。这表明传统的产业管理方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
因此,余斌认为,需要创新行业规制方式,依照能耗、环保、质量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此外,余斌还建议,政府权威部门要定期公布主要行业和重要产品的国内外技术创新、投资、生产、需求变化等相关信息,发布行业发展指导报告,预警重大风险,引导社会形成合理预期;要有效遏制地方政府以低地价、低环境标准、不适当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手段过度刺激投资的行为;产能调整要从过去重点保护企业,转变为重点保护员工,做好失业人员的社保接续、转岗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兼并重组并非简单以大吃小,而是竞争力强者兼并弱者,避免用规模标准搞“一刀切”。
——妥善处理财政、债务压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62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459亿元,增长6.6%,增幅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1~5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支出466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442亿元,增长13.2%。
收入和支出增幅的“一降一升”,反映了当前我国财政收支矛盾的扩大。而与此同时,庞大的地方债规模也让人担心。因此,妥善处理财政、债务压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都尤为重要。
对此,余斌提出四点建议: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支出效率,同时,福利体系的建设也应与财政能力相适应;明确中央政府救助地方政府的条件和惩戒措施,包括官员考核、预算约束和投资限制等,防止道德风险;适当加大中长期国债发行量,支持“十二五”规划已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通过投资的稳定增长来支撑经济的稳定增长;对抵押担保、资金使用和现金流等符合条件的存量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应允许展期,以实现地方投资项目投融资的期限匹配,防止出现烂尾工程。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增长有所下降。数据显示,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12.6%,比去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全年增幅回落0.8个百分点。
消费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稳定力量,近5年来平均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在当前外贸形势不容乐观、投资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对于整个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对此,余斌认为可以从四方面着手促进消费增长:一是,在坚决压缩三公消费的同时,考虑公务员工资已经多年没有调整和很多地区津补贴不到位,建议适当提高公务员工资标准,建立公务员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二是,针对南方冬季潮湿阴冷,可与新能源的发展相结合,制定并启动南方冬季供暖方案;三是,改善消费环境,建立生产者追溯制度,切实维护食品、药品安全,让消费者安心消费、放心消费;四是,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适时调整货币政策
余斌认为,当前,我国金融困境凸显:地方融资平台预算软约束和换届效应、房价上涨预期和房地产业高利润,共同推高市场资金利率;金融与实体经济脱钩;在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货币宽松,则会加重房地产泡沫和财政风险;收缩货币,则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为摆脱金融困境,余斌认为可以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为此,他建议:根据信贷、外汇占款等的变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基本稳定,防止利率短期大幅波动;适时下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扩大贷款利率下浮限制;通过贴息等方式,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和竞争力;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
除了要着手化解以上五大突出问题外,余斌还表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还包括:提前做好预案和政策储备,防止短期内经济增长过快下滑和企业大面积破产倒闭;提高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对中速增长阶段的适应性;找准改革和增长的结合点,优先启动一系列领域的改革,激活被抑制的需求潜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