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适时推动试点扩围 更好发挥数字人民币乘数效应

加工时间:2022-09-27 信息来源:中国经营报
关键词:数字金融;数字人民币;
摘 要:
内 容:

近两年来,数字人民币经过多地试行,获得了来自公众与市场的良好反馈。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近日在“第二届长三角数字金融产业创新周开幕式暨苏州市金融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上表示,未来将适时推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四地的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扩围,逐步扩大至全省。


作为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与纸钞硬币等价,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主要用于满足公众对数字形态现金的需求,助力普惠金融。数字人民币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升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及支付体系运行效率。其试点及未来发展备受瞩目,也因此,央行领导的最新表态,意味着数字人民币将进入一个更高的应用层次。


可以看到,数字人民币从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等基础工作的成型,再到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测试,其发展速度超出预期。2020年4月以来,人民银行共公布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从最初的“4+1"扩展到“10+1",再到如今15个省市的23个地区。在此背景下,体验数字人民币的用户大幅增长,交易场景持续增加。截至今年5月末,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456.7万个。


目前,数字人民币在试点地区的各类场景中加以应用,获得了宝贵的试点经验,公众也通过持续领取数字人民币以及使用,对这一新型支付体系有了更深切的认知和体验,这也使得数字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内试点的时机已经成熟。将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四地试点范围扩大至全省,相较此前试点在全国主要城市“点状"、分批扩围的模式,未来或兼顾“由点及面",同步向试点城市省内其余地区辐射和下沉,也就能在更多地区获得进一步的推广成果。


这其实也符合创新试点的规律所在——从移动支付普及率更高、金融服务环境更成熟的一二线城市开启,经过普及范围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充分验证其技术成熟性、市场接受度、风险控制能力。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使用频次的提高,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基础设施搭建也得以逐渐完善,这就给更大范围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环境。当更多地区被纳入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数字人民币将深入到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的更多领域和层面,进一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助力数字人民币成为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支付基础设施。


先期试点地区不仅如期完成了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各项工作,还在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范围的扩大、应用场景的创新,如苏州近期发布了两项数字金融重磅政策,推动数字人民币在苏州市全市域、全领域试点应用,包括围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服务缴费等高频场景拓展应用覆盖、推动数字人民币在财政税务全领域应用、探索推动企业在对公业务中使用数字人民币,未来还计划探索ATM机数字人民币外币兑换、外籍人士入境硬钱包应用测试。这些新的应用场景将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也会带动相应的技术研发、风控设计及支付配套体系建设,从而让数字人民币逐渐升级供应链、消费链两端,围绕场景开发、技术研发、产品迭代、产业机会等方面展开研究,持续完善产业图谱和机会清单,力争更多新产品、新技术实现突破。


而深圳也在数字人民币的创新中求发展,先后开展“数字人民币一分钱乘车"等活动,2020年实现全市公共交通数字人民币支付全覆盖。此外,深圳还利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分账技术,确保农产品销售资金直达农户,提高了智慧助农场景中的资金结算效率;开创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公积金专窗;设立全国首家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人民币应用展示中心等,形成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使用频率逐步提高的良性发展趋势。


苏州、深圳等城市在数字人民币上的先行试点成果,也将随着全省扩围惠及更多地区,推动数字人民币在省级层面推广应用。全省统一推行数字人民币则将为数字人民币提供更广阔的落地市场,创造金融服务产业的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数字人民币创新标杆城市,逐步打造“数字人民币经济"生态体系,并培育出一批数字金融独角兽,由此凝聚数字人民币发展的政企民多方合力。


这就是央行适时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围的宗旨所在。进一步使数字人民币融入实体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接入与公众生活高度相关的更多高频需求,增强用户黏性,并通过实际运行与市场反馈,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数字人民币未来应用的普惠性,推出功能加以优化适配的数字人民币特色化服务,在保障高效便捷的支付体验的同时,更为稳定安全,适用范围更广,让公众更好地享受公平普惠的数字金融服务,为我国全面推广数字人民币、发挥数字金融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更好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