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东南亚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物流需求增加

加工时间:2024-03-11 信息来源:国研行业资讯
关键词:东南亚;产业经济;物流;机遇;
摘 要:
内 容:

关键提示


⇨从人口年龄的结构分布上来看,东南亚人口年轻化明显,其中小于20岁的人口占比为34.5%,20~54岁之间的人口占比达到50.0%,劳动力资源丰富。


⇨东南亚当下经济得益于双引擎驱动,即进出口外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加的外资投资。六大经济体中,新加坡、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贸易额占GDP比重超过100%,其中新加坡高达338%。


⇨2022年全球集装箱50强排名中,东南亚有10个港口入围。分别为新加坡港,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和丹绒帕拉帕斯港,泰国的林查班港,菲律宾的马尼拉港,越南的胡志明港、海防港和盖梅港,印尼的雅加达港和泗水港。


⇨东南亚各国家物流分化,物流绩效指数梯队分布明显。新加坡为第一梯队,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为第二梯队,菲律宾和印尼为第三梯队,柬埔寨和老挝为第四梯队。


东南亚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综合成本低,各国积极吸引外资,经济增长领先全球,成为全球投资热门地区之一。尤其是受中美贸易冲突影响,全球产业链重塑加速,东南亚各国政府持续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化,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诸多因素影响,东南亚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物流市场需求增加。


产业经济发展快,物流需求明显增加


(一)六大经济体优势明显


1.经济总量:六大经济体优势明显


东南亚前六大经济体优势明显,分别为印尼、泰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


印尼是东南亚第一经济体,2017至2022年经济总量占比约36.5%。从2017年经济总量排位占比来看:前六大经济体中,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排位未发生变化。新加坡和越南占比提升。尤其是越南,占比2022年比2017年提高3.3个百分点。排位由第六跃升至第四。泰国经济总量占比下滑2.2个百分点。菲律宾经济总量排位下滑明显,占比微降。



2.收入梯队分化


第一梯队:新加坡、文莱为发达国家。


2022年新加坡经济总量达4667亿美元,超过3万亿人民币,与深圳相当,在东南亚十一国排名第三。文莱依赖石油天然气出口位居发达国家之列,人均GDP在IMF成员国排名第六。新加坡人口总量563.7万人,城镇化水平较高,新加坡100%,文莱78.55%。


第二梯队: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为新兴工业快速发展国家。


印尼GDP总量在东南亚排名第一,经济增速超过5%。印尼人口众多,在IMF成员国排名第四。马来西亚经济高速增长,增速排名东南亚第一。人均GDP比中国略低。越南、菲律宾增速较快。城镇化水平马来西亚达到约78%,仅次于新加坡和文莱,印尼和泰国也都超过了50%。


第三梯队:老挝、柬埔寨、缅甸、东帝汶为中低收入国家。


四个国家经济总量较低,人均GDP在IMF成员国中排在140名以后。柬埔寨城镇化水平低于30%,相当于中国80年代水平。其余国家城镇化率处于31%~38%之间,相当于中国1995—2003年的水平。


(二)人力资源丰富,人口结构年轻


东南亚人口结构年轻,多数国家处于城镇化率快速增长阶段。截至2021年中,东南亚合计约6.7亿人,是世界上人口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从人口年龄的结构分布上来看,东南亚人口年轻化明显,其中小于20岁的人口占比为34.5%,20~54岁之间的人口占比达到50.0%,劳动力资源丰富。


各国人口结构除泰国、新加坡外,其余国家相当于中国2000年之前水平。


·菲律宾、老挝、东帝汶人口年轻化明显,与中国80年代前后水平相当。


·柬埔寨、印尼、缅甸和中国90年代人口结构类似,人口呈现年轻化,0~14岁人口比重在22%~30%之间,15~64岁人口比重增加,比重在65%~70%。


·马来西亚、越南、文莱人口分布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中国,劳动力人才市场仍充裕,0~14岁人口比重在22%左右,15~64岁人口比重在70%左右。


·新加坡和泰国人口结构类似,老龄化趋势明显。新出生人口快速下滑,0~14岁人口比重占比逐步下降,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


(三)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物流需求增加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资源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在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海洋工业、造船业、电子工业等形成了较为优势的产业。


东南亚农业发达,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为重要的大米出口国。并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企业,如泰国卜蜂集团、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和印尼金光集团等。


东南亚人口资源较为丰富,人口结构年轻化明显,人力成本较低,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低端环节企业入驻。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制造业为主的部分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东南亚工业制造业迅速发展,物流需求亦增加明显。再加上东南亚国家持续推动吸引外资,凭借人力、资源和政策优势不断扩大外资规模,持续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化。


各个国家在吸纳全球产业链转移方面具备各自的优势。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相对完善,外资流入更加显著。泰国工业基础好,有望在工业制造如电子、汽车等领域形成优势。越南、柬埔寨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电子组装等更具吸引力,越南在代工和封装测试领域已经形成了产业优势。马来西亚和印尼资源丰富,除了本身的资源品,制造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外贸依存度高,国际物流需求大


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产业链重塑,RCEP为区域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东南亚成为全球投资最为关注的新兴市场之一。东南亚相关国家外贸进出口市场发展快,外贸依存度高,国际物流需求增加较为明显。


1.东南亚外贸依存度高


东南亚当下经济得益于双引擎驱动,即进出口外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加的外资投资。


六大经济体中,新加坡、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贸易额占GDP比重超过100%,其中新加坡高达338%。2022年,新加坡贸易总额达10 114.1亿美元。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贸易总额均超过4 000亿美元。菲律宾贸易总额为1 990亿美元。


2.东南亚与全球贸易集中度高


从东南亚外贸进出口国别来看,十大进出口国占有率相对较高,尤其是排名前三的国家,占比均超30%。


对外贸易前三国家中,东南亚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其余集中在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


就东南亚区域内各国贸易往来而言,马来西亚为东南亚贸易枢纽国,位居新加坡、泰国和印尼与东南亚各国对外贸易之首。


3.东南亚与中国贸易比重高


东南亚与中国多年来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合作伙伴。1998年以来,东南亚与中国贸易额占比持续增加。尤其是RCEP生效后,贸易往来更加密切,2020—2021年东南亚与中国贸易额占东南亚整体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25%。其中,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在过去20年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与中国贸易额占国家整体贸易额比重亦增加明显,分别由2010年的19.2%、20.4%、25.2%上升至2021年的34.5%、32.9%和41.2%。


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贸易情况来看,2021年东南亚11国与中国贸易额占全部贸易额的比重达26.19%。其中7个国家高于平均水平,5个在30%以上。缅甸超过60%,菲律宾超过40%。


4.东南亚与中国江苏省关联度高


2022年江苏省对东南亚进出口总额达9 038.16亿元,同比增长13.2%。从贸易总额来看,越南总额较高,但2022年增速偏低。


从对东南亚进出口贸易占比来看,2022年江苏省占全国比重为12.75%。前六大经济体中,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超过14%,印尼、泰国、菲律宾次之。


浙江与东南亚各国202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低于江苏,占全国比重比江苏低约两个百分点。


对比来看,江苏与东南亚进出口总额占比较高,浙江增速较快。


港口资源丰富,各国物流分化明显


1.港口资源丰富,全球通道畅通


东南亚港口资源丰富,与全球通道畅通。2022年全球集装箱50强排名中,东南亚有10个港口入围。分别为新加坡港,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和丹绒帕拉帕斯港,泰国的林查班港,菲律宾的马尼拉港,越南的胡志明港、海防港和盖梅港,印尼的雅加达港和泗水港。


·新加坡港是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


·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和丹绒帕拉帕斯港,全球集装箱港排名14和16,集装箱量超过1 000万TEU。巴生港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港口,吉隆坡的外港。丹绒帕拉帕斯港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南端,毗邻新加坡。


·越南有胡志明港、海防港、盖梅港三个港口上榜。胡志明市是越南5个中央直辖市之一、越南的经济中心、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胡志明港全球排名第23位。


·印尼泗水港为印尼第二大海港,雅加达港为印尼最大集装箱港口。


2.国际班列运行,与中国通道建设加速


东南亚与中国通道建设加快,国际班列开通运行。目前中老铁路通车运行,中越、中缅铁路境内段完成。中老班列、中缅印度洋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泰马班列开通。


东南亚与中国通道建设主要指狭义的泛亚铁路,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即中越铁路,中线即中老铁路,西线即中缅铁路。根据公开资讯,目前通车运行的为中老铁路、中缅铁路中国段和中越铁路中国段。


中老国际班列于2021年12月正式开通,连接中老两国,辐射东南亚其他国家及地区。目前,中国大部分省区市开通了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列车,覆盖老、泰、缅、马、柬、新等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22年5月,首趟中缅新通道(重庆—临沧—缅甸)国际铁路班列开行,转运地点位于中缅边境的中国临沧市。


2023年,中老泰马班列从重庆始发,经中老铁路至老挝万象,在万象换轨,经泰国境内米轨铁路运抵泰国与马来西亚的边境。


3.各国物流分化,物流绩效指数梯队分布明显


新加坡为第一梯队,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为第二梯队,菲律宾和印尼为第三梯队,柬埔寨和老挝为第四梯队。


新加坡位于第一梯队,各项指数表现领先。新加坡港处于东南亚海上交通的十字路口,东西方海运必经航运枢纽,新加坡物流绩效指数(LPI)世界排名第一。


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处于第二梯队,越南稍弱。


菲律宾和印尼为第三梯队,其中海关清关效率表现较弱,货物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收货人频率指数表现突出。


柬埔寨和老挝表现落后,为第四梯队。


机遇与挑战并存,合理制定应对策略


随着东南亚各国逐步加大政策优化,营商环境逐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东南亚成为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物流需求持续增加。


东南亚港口资源丰富,与全球通道畅通,与中国通道建设加快,中老铁路通车,中越、中缅铁路境内段完成。中老班列、中缅印度洋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泰马班列开通。


但不容忽视的是,东南亚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风险,如政治多元化风险、多文化挑战、基础设施不均衡、地理环境复杂等。综合来看,东南亚物流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需合理制定发展应对策略。


1.进入国家选择,优选六大经济体作为业务布局拓展方向,分别为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东南亚六大经济体量大、对外进出口贸易金额高,政府大力吸引外资,积极发展制造业,在不同的领域形成了各自的产业优势,具备较好的拓展基础。加之六大经济体物流基础相对较好,物流绩效指数相对较高,建议以六大经济体为重点考察对象。


2.港口布局,优选核心港口资源。东南亚港口资源丰富,优先选择吞吐量大的港口,货量充足,货源丰富。如新加坡港,越南的胡志明港、海防港和盖梅港,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和丹绒帕拉帕斯港,泰国的林查班港,印尼的雅加达港和泗水港,菲律宾的马尼拉港。


3.循序渐进,借力本土企业谋发展。东南亚国家文化差异大,物流相关政策差异明显,国内交通情况较为复杂,交通设施不均衡,初入东南亚的物流企业,可选择当地本土服务商合作,提高物流交付能力和服务水平,共同推进相关业务。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