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科创板征求意见到期 建议一箩筐待监管权衡

加工时间:2019-02-20 信息来源:财华新闻(中国)
关键词:科创板;监管;
摘 要:
内 容:

科创板征求意见于今日(2月20日)截止,监管层已召开多轮座谈会征求意见,期间,券商跟投、上市审核标准、T+0等都成为机构热议的话题。

  作为2019年资本市场重要的制度改革,证监会和上交所在春节前夕出台九个文件,明确科创板相关制度框架。(详见财新网专题报道“科创板新规落地 权威解读政策玄机")。从正式宣布到科创板细则出台,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而市场征求意见也要在20天内完成,根据彼时监管安排,2月20日征求意见将正式截止。

  时间紧迫,证监系统亦全力备战科创板的征求意见。2月13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行业专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创投机构和科创企业代表对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的意见建议;另在2月15日到17日,上交所党委书记、理事长黄红元也分别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四地召开了9场片区座谈会,包括113家证券公司、13家基金管理公司、24家代表性创投机构、5家保险资管企业、6家律师事务所和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个人投资者等参与。

券商跟投成焦点

  据财新记者了解,券商跟投制度是座谈会上大部分机构的讨论焦点。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下称《实施办法》)中明确,要优化券商定位,推动投行业务转型,为增强保荐机构的资本约束,强化其履职担责,允许发行人的保荐机构依法设立的相关子公司或者实际控制该保荐机构的证券公司依法设立的其他相关子公司,参与发行战略配售,并设置一定的锁定期。

  《实施办法》用词谨慎,表示“允许" 发行人参与跟投,但据财新记者了解,当前文件细则虽还未出台,但是监管已经明确这一制度将是强制执行。“不是自愿执行,所有投行都必须强制跟投,不然对谁都不公平。跟投主体不参与询价与定价,只能被动接受价格,认购比例为2%-5%,且锁定期两年。"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详见《财新周刊》2019年第05期《封面报道|启动科创板》)

  有参会机构认为,保荐机构一般都无法承受跟投风险,而且市场也不一定认可。希望保荐机构跟投可以具有灵活度, 比如可降低比例、减少锁定期等。

  “保荐+跟投"并非成熟市场的通用规则,因此讨论也颇多。据财新记者了解,早在上交所制定规则的初期,就有不少投行提出了不少质疑。监管层的初衷是,当前中国境内的机构投资者缺乏市场价格博弈的经验和能力,而科创板的企业又是科技创新型,这种企业如何定价,机构投资者尚未形成对这些新兴行业的理解和定价能力,所以在科创板试点的初期,更加强调中介机构在定价中的作用,希望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者三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

  这一制度是否让保荐人参与认购就能起到杜绝发行价格虚高的作用?也有券商机构担心,可能会出现“店大欺客"的现象,即券商在与话语权更大的大企业博弈中,会同意让利抬高发行价;而与小企业合作时,券商更占据主动权,则可以将价格压低。“在大的上面亏的钱从小的企业上面补。"此外,即使有这一规定,也无法杜绝发行人和承销商通过抽屉协议的方式进行利益的转让。比如发行人依然坚持抬高发行价,但私下承诺将抬高股价的部分补偿给券商,反之亦然。

上市审核标准要求应更清晰

  座谈会上,上市审核标准也是讨论的重点。

  有与会代表提出,目前征求意见稿对板块定位未有明确清晰的规定,建议由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发布标准,可以考虑建立预沟通机制、负面清单等。

  此外,大部分与会保荐机构认为不宜提交全部工作底稿,若实在需要提交,建议后续出台具体的指导目录,可以考虑将提交工作底稿范围限定在验证招股书,允许在申报一定时间后提交。有券商人士表示,既然证监会和上交所可以随时查阅券商工作底稿,并且内部也都有工作留痕,不需要浪费更多的资源将全部底稿交给交易所。

  在上市审核标准方面,与会代表比较关心的问题是交易所和证监会如何分工?普遍建议应该只有一方进行实质审核,不建议分道审核。不过有券商表示上交所方面亦回复称,不会设置分道审核。

  是否还要适用目前的IPO51条?有机构建议不要照搬。座谈会上,机构建议将书面确定的上市标准作为实际执行标准,明确具体审核标准,做到公开透明,不设置默认的较高实务操作标准。

上市交易制度是否适宜

  在一些具体的制度设计上,也有与会代表发表了不同的建议。比如市场非常关注的T+0的制度,在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并未提及,但有与会人士提出T+0可以加大市场流动性,同时有利于市场多空双方的博弈,可避免前期科创板价格巨幅波动。上交所表示欢迎对T+0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书面建议。

  此外,就“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并且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的投资者门槛,座谈会上也有不同意见,有机构认为这一门槛过高,阻断了80%的散户投资者参与;不过也有代表认为科创板风险较强,目前门槛设定合理。

  对于股票减持制度,也有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过于严格,充分披露下应给予股东便利。目前科创板的征求意见稿中要求,适当延长核心技术人员的锁定期,上市后36个月不得减持股份。对于尚未盈利的公司,特定股东不得减持首发前股份;但满5个完整会计年度后,即便不盈利也可减持。

等待明确细则

  根据目前的时间表,科创板在今年上半年就可能开板,上交所也明确3月底前可完成技术改造和市场端的改造,届时将具备开板的技术条件。有投行人士表示,预期4、5月份即可申报首批企业。

  但保荐机构也在焦急等待细则的出台。有正在备战首批企业的券商投行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科创板对中介机构履责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尽调,但具体的审核底稿要求、审核标准、上市保荐书等配套要求尚未出台,“非常的赶,来不及。"多位投行人士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另有投行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时间原因,目前准备首批申报的企业一定是前期已经有过接触并且已经在准备中的项目,近期刚接触的项目来不及作为首批准备,而符合登陆主板、港股要求等企业也希望能够观望科创板实施后的情况再决定是否登陆科创板。

  在科创板打破上市必须盈利的要求后,如何估值也成为市场的一大挑战。有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对财新记者表示,科创板未来如何估值是一大问题,估值方式不能采用目前统一的行业性估值方式,需要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进行估值,传统的PE、PB估值方式将面临挑战,估值模式将更加的多元化。

  据财新记者了解,后续包括上市保荐书、审核程序指引、受理程序指引、具体推荐指引、非公开转让指引、红筹会计准则差异、交易监控指引、投资者适当性指引等将陆续出台。

  证监会表示将充分吸收采纳合理建议,抓紧完善相关制度规则,稳步有序做好规则发布、人员准备、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全力落实好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这项工作。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