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吸气肌力量训练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效果影响
作者:黄娟; 王岚; 杨冬梅; 孙丹影 加工时间:2024-02-21 信息来源:社区医学杂志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吸气肌;肺功能;机械通气
摘 要: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气肌力量训练对脱机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03-12-2022-11-12收治的115例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8)。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联合吸气肌力量训练。于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采用呼吸机自带的肺功能检测装置,检测并对比2组患者吸气流速峰值(PIF)、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容积(Volume)、能量(Energy)水平,以及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水平;记录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病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PIF水平为(5.35±0.60) L/s,高于对照组的(4.80±0.55) 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22,P<0.001;MIP水平为(74.45±4.20) cmH2O,高于对照组的(65.66±3.52) 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53,P<0.001;Volume水平为(2.38±0.44) L,高于对照组的(2.38±0.44)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2,P<0.001;Energy水平为(35.85±3.10) J,高于对照组的(32.51±2.44) 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13,P<0.001;FEV1%水平为(74.52±2.76)%,高于对照组的(71.26±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99,P<0.001;FVC水平为(2.33±0.36) L,高于对照组的(1.94±0.45)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7,P<0.001;FEV1/FVC水平为74.34±2.95,高于对照组的70.5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56,P<0.001。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为(16.80±1.26) d,低于对照组的(18.29±1.3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8,P<0.001;脱机成功率为89.66%,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5,P=0.001;ICU-AW发病率为25.86%,低于对照组的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P=0.027。结论 吸气肌力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吸气肌功能,促进肺功能恢复,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ICU-AW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