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3 篇
13870 篇
408840 篇
16090 篇
9269 篇
3870 篇
6469 篇
1239 篇
72413 篇
37118 篇
12061 篇
1621 篇
2824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6 篇
4869 篇
3823 篇
5299 篇
药企热衷营销凸显带量采购必要性
药价偏高是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作为酝酿已久的医改举措,带量采购去年底甫一推出即备受关注,最近又有了新进展。
7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了“4+7"集采扩面企业座谈会。所谓集采扩面,指第一批集采的25个中标产品将在全国所有省份及地区全面启动带量采购,但与第一轮带量采购一种药品只有一家企业中标不同,集采扩面有望引入市场期待的多家中标机制,年底进行招标,明年正式执行。
带量采购目的是挤掉药价中的“水分",国家组织“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拟中选结果显示,与试点城市去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药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到96%,表明药价整体上确实有较大下降空间。药价“水分"也体现在医药企业畸高的毛利率之中,根据200多家上市生物制药企业披露的2018年财报,9家药企毛利率达超过90%,33家企业在80%以上,中位数则在50%以上。
实际上,药价中占比最高的是营销成本。据统计,营销成本药价占比整体达到了60%以上,挤掉销售费用等“水分",正是带量采购的初衷。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A股284家上市药企的销售费用分别约为1380.93亿元、1819.2亿元、2433.44亿元,其中2018年销售费用超过60亿元的公司就有五家。相比之下,这284家药企2018年的研发费用仅为332.66亿元,平均每家约1.17亿元。
长期以来,药企销售费用居高不下、研发投入不足可以说是行业通病,医药企业重营销、轻研发,药品质量难以保证,也关系到民众的健康问题。今年上半年,多家上市药企遭沪深交易所问询、77家医药企业受到财政部稽查会计信息,问题直指药企销售费用畸高。
过高的销售费用也严重影响了药企的业绩和财务状况。如上海医药去年销售费用达110.58亿元,同比增49.21%,但公司扣非净利润却连续两年下滑,2017年、2018年分别同比下滑2.73%、6.8%,年报公布后连遭减持,股价持续下跌。浙江医药近三年销售费用增近6倍,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2.34亿元、6.55亿元、15.28亿元,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1%,当期研发费用仅0.64亿元。人福医药去年亏损23.58亿元,销售费用却达到36.3亿元,同比上升39.4%。
应该说,药企过高的营销成本是畸形的,由此造成的恶性竞争不仅让企业蒙受较大的成本压力,压缩研发费用,还导致药价偏高,成为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或有观点认为,白酒企业尤其是高端白酒也存在销售费用高、毛利率高的情况,但必须说明的是,白酒并非必需品,民众可自愿选择是否接受溢价;而药品却是必需的,民众几乎没有选择和议价的权利。
有鉴于此,作为既定政策的带量采购,应该尽快不折不扣地执行,以期达到挤出药品营销成本“水分"、降低药价的效果。此番国家医保局召开集采扩面企业座谈会,目的是政策正式实施前予以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药企特别是大型药企此前往往通过高利润的仿制药来支撑企业研发,研发资金主要流向新药,如果过于压缩利润,也将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支出。因此,在实施带量采购的同时,还需要配套措施,确保医药降幅不过于影响企业利润;对于重视新药等研发支出的企业,应配之以合适的支持政策。
总体而言,通过带量采购压缩要求销售费用,既要让药价降,还需引导药企更加重视研发,确保带量采购不影响企业发展,药品降价不降质。(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