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医院自制药内外交困下的尴尬
作者:李子君 加工时间:2013-07-23 信息来源:《北京商报》
关键词:自制药;网络代购;监管规则
摘 要:
内 容:

十几元的外用药膏、一元多的口腔溃疡膏……这些曾因疗效好、价格低而备受青睐的医院自制药,如今却面临着重重尴尬。一方面,成本高、利润低使之成为医院的沉重负担,而与此同时,庞大的需求量在医院之外催生出一片火爆却混乱的市场,令自制药的前路更加迷茫。

外患:自制药网络销售乱象丛生

各类代购真假难辨

医院自制药是指那些不能在市场上公开销售、而医院临床又非常需要、经过药品管理部门批准生产、仅能用于本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这些药品一般用量很小,且只针对生产医院患者的特点进行研发销售,经常作为辅助治疗和药品市场有效的补充,有的已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有的则属于自费药。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各大医院的自制药主要是用于皮肤病的外用药膏、口服或外用中药制剂以及婴幼儿补充的微量元素。由于销量好,医院自制药衍生出了代购生意,而“李鬼”药品也经常让患者“雾里看花”。

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简称“儿研所”)自制的肤乐霜是专门治疗小儿湿疹的中成药,由于其疗效几年来在“妈妈圈”中口口相传,已经成为了儿研所的招牌自制药,每支20克,在医院开大约需要40元。

北京商报记者7月22日登录淘宝网发现,输入“肤乐霜”显示出1678件相关产品,其中不少标注了“北京代购”字样。淘宝网上销售的肤乐霜以“首儿”牌的最多,除此之外,还有康馨儿本草肤乐霜等品牌,大多标明纯中药、无激素等。一家销售肤乐霜的网店店主告诉记者,自己所销售的肤乐霜虽然不是儿研所开出来的,但配方相同,使用效果也不会低于儿研所的肤乐霜,销量一直不错。在这家网店销售的用户评价中,有的顾客表示“跟医院开出来的味道一样”,有的则认为“用了没什么效果”。

在包括“宝宝树”在内育儿论坛上,“专业排队挂号代购肤乐霜”的帖子十分受追捧。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代购者表示可以提供医院处方等票据,有的甚至附上处方照片,并且每支肤乐霜收取20-50元不等的代购费。

空军总医院自制的外用药膏多年来也颇受患者的喜爱。北京商报记者日前在淘宝网上输入“空军总医院抗敏止痒霜”,随即出现46个相关产品,在一家专门销售外用药膏的网店中,记者以32元购得一支。收到货物后,记者通过对比发现,网购的止痒霜无论从包装还是味道上,都与记者之前从空军总医院以每支15.65元开出来的药一模一样,店主也表示,“放心,都是医院开出来的,就是赚个排队挂号的辛苦钱”。

实际上,除了儿研所和空军总医院,儿童医院、北医三院等大型医院的自制药产品在网络上也并不罕见。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日前曾对此公开表态,儿童医院自制药并没有委托个人和网站销售,并提醒家长不要上当。

按照国家规定,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者变相销售,也不得发布医疗机构制剂广告。而且,即使是经过国家审批准许生产的自制药剂,也只能在医院内部使用,不得上市销售,医院之间的内部调剂也要经过相关药监局的批准。也就是说,目前网络上销售的各类医院自制药都属于违规操作,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真假药品混杂,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使用风险和安全隐患。

疗效好购药难致代购泛滥

网络代购医院自制药以及自制药“李鬼”泛滥,都缘于患者亲自到医院开药存在诸多不便。北京商报记者7月22日下午来到儿研所,体验了一次开药流程。

以给一名首次就诊的非北京户籍儿童开药为例,北京商报记者首先需要在医院大厅入口填表,详细填写儿童姓名、社保卡号、户籍、监护人信息等,填表之后,要到大厅办卡处交10元办理京通卡。

由于不用就诊,只是开药,拿到京通卡后,北京商报记者再到挂号大厅以5元的价格挂便民号,不需要挂某个科室医生的号。挂号之后,记者与众多同样是为开药的家长一起来到一层的门诊四诊室,在诊室中的墙壁上贴着十分显眼的标识:肤乐霜每人限开两支,钙粉每人限开两盒,其他药最多开五盒。

四诊室的医生为北京商报记者开了两盒复合钙颗粒剂二号,记者随后又返回医院大厅划价,两盒复合钙花费72.2元,划价之后再到取药窗口取药。开到这两盒钙剂,记者总共排了5次队,平均每次用时约20分钟。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几乎每一个流程记者都需要向咨询台处的医护人员询问下一步应怎样做,医院并没有专门的导医负责引导患儿的家属。

“医院的空气这么不好,家长只是来开药,应该简化流程,而不是让家长到处排队。”一位来开药的家长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过去来儿研所开药直接到大厅挂号就行,但是现在增加了办卡流程,自己曾多次看到有家长由于不懂流程,挂号排了半个多小时队之后,又被要求先办卡的情况,这着实耽误了家长的时间。

内忧:自制药的尴尬境地

成本高价格低卖药不赚钱

监管严风险大医院被迫停产材料变质品质下降自制药难为继

在北京商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多家医院相关负责人以问题敏感为由拒绝就医院自制药问题接受记者采访。只有一家三级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同意以化名“张然”进行爆料。

不足五块钱的眼药水、几毛钱一个的丸药……这样廉价的医院自制药,对医院自身来说,其利润显然比销售非自制药品少得多。“比如一瓶皮肤抗过敏止痒水,医院的进货价是30元,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以34.5元卖给患者,至少赚4.5元,而如果是医院自己研发、制作出来的药水,顶多卖十几元,扣掉成本,医院是赔钱的。”张然说。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疗行业人士透露,医院自制药价格倒挂的情况非常普遍,也就是卖得越多,医院赔得越多。“很多自制药的价格还在沿用二三十年前的定价,这价格连成本都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卫生部北京医院的做法另辟蹊径,医院只负责热门产品的研发,销售和生产交给企业完成。“维生素E乳”是北京医院自制药中的明星产品,北京医院的全资公司——北京鹰华技术开发公司主营由北京医院研发的标婷系列护肤品。北京商报记者登录“标婷”在淘宝上的官方旗舰店发现,“维生素E乳”销售记录仅单月就超过2万个。

监管严风险大医院被迫停产

“自制药的批文下不来,医院没法生产。”在张然看来,监管太严,这几乎算是卡住了自制药的脖子。张然说,自己所在的医院原本有很多自制药,但是几年前药监部门要求医院自制药需要按照新药程序来审批,要有批号,这对于医院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据张然透露,北京一家大医院曾耗资百万元左右建设药剂室,在接受检验时由于没能达到无菌的标准,自制药的批文就没拿下来,后来那间药剂室就一直闲置了。

不可否认的是,医院自配药剂多半是由医院自行研制,与正规制药企业生产的产品相比,其安全性、有效性存在很多不规范问题,这与国际上通行对药品的要求和标准也相去甚远。

张然说,一种医院自制药也许用了十年都没事,但只要有一名患者使用后出现过敏反应,就可以起诉医院,由于药品包装上没有明确标明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基本上患者一告一个准儿,医院没有胜诉的可能。官司败诉意味着医院要为此付出高额的赔偿金,这对医院来说肯定是得不偿失的,不如干脆以后这种药就不再做了。

材料变质品质下降自制药难为继

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心里,大多数医院自制药都是沿用时间长、疗效好、价格低廉的好药,但事实上,个别医院的自制药已经远没有过去那么好了。

“很多中医特色的医院喜欢自制一些丸药和外敷的药膏,由于过去会长期批量生产,医院就会与供货商签订十年甚至更长的供货合同,但最近这几年中药材价格几乎翻倍上涨,供货商根本无法像过去那样以低廉的价格给医院供质量好的中草药。”张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些中草药的供货商为了维持和医院的合作关系,不得不继续按照合同以低价供货,为了降低成本,供货商一般会选择质量较差的药材供给医院,比如三七这种药材,好一点的批发价会在每公斤400元以上,品质较差的价格几乎打对折,而医院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由于药材品质的原因,现在的中医特色医院已经很难做出过去那么好品质的自制药了,很多医生自己病了都不用。”张然说。

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发现,除三甲医院外,医院自制药几乎已经在北京的二级医院“绝迹”,一些过去曾经有多种自制药的医院,也在近几年放弃了自制药的生产和销售。

专家建言

自制药销售应设台账制度接受监管

“医院自制药的监管并不难,主要看执法部门有没有信心去做,仅靠个别医院自己去‘打假’肯定不够。”参与医改政策制定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对网络售药行为进行监管,医院自制药也仅限于生产医院使用销售,但由于医院自制药性质特殊,很容易“钻空子”。

孙东东建议,在医院自制药需求量大的情况下,应鼓励药品在一定区域内适当进行推广,比如医联体内的大医院制剂,应允许在下级医院使用,这样就可以减少患者到大医院排队的时间。同时,医院自制药也应与其他药品一样接受监管,通过GMP认证,甚至设条形码,实现可追溯性,这样就可以与其他药品一样受到保护。医院销售自制药也应采用台账制度,即生产多少、销售多少,这些内容都要接受药监部门定期检查。

业内人士认为,医院也应加强内部管理,从源头避免自制药品随意流入市场。据了解,北京一些大医院对内部制剂销售有严格规定,为防止患者从医院套购自制药,再销往外地或一些私人诊所,医生为患者开出的自制药每次都是限定数量,即使挂专门开药的便民门诊,连续开药三次之后,医生也会要求患者到门诊重新挂号,让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药品市场监管越来越严,医院自制药品的门槛也随之提高。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几乎所有医院自制药都只在外包装上写有成分和使用方法,对于禁忌症和不良反应都不明确,相比正规药品,自制药显得十分“简陋”,患者的用药安全也缺乏保障。

孙东东说,医院自制药价格低廉、临床时间长,弥补商业药企的不足,但这并不能成为自制药成为监管真空的理由。

“未来应从法律上明确要求医院要制定自制药说明书,包括保管储运方式、不良反应、生产和失效时间,这对于医院来说并不难。”孙东东表示,很多大医院的制剂室比一些小型药企的条件要好,因此应鼓励医院开展自制药的研发,但这需要将自制药纳入到药品监管体系,使其与其他药品一样接受监管。

有业内人士建议,医院自制药的研发应遵循特殊的监管规则,对于一些已经临床数十年的经典药进行新药开发时应减少申报资料、简化审批程序,以降低开发、研究成本,同时,要有详细的政策和细则来甄别数以千计的医院自制药质量等。近年来,药价虚高饱受诟病,很多患者家庭“因病返贫”或“因病致贫”,在孙东东看来,便宜、疗效好的医院自制药应成为高价药品之外的有力补充,因此,自制药在未来应有广泛市场,销路会非常好。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