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宅经济;经济模式;
摘 要:
内 容: 2020年春节开工之际,恰逢新冠肺炎肆虐,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商场等公共消费场所无法正常开张,为了实现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以在线办公为代表的在线复工模式、以到家服务为代表的在线消费模式等快速兴起,“宅经济"一词快速流行。 根据专家的观点,“宅经济"是居民在住宅中参与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活动,或者是与居民在住宅中完成商品或服务交易相关的经济活动(李晓华,宅经济:内涵、演进与驱动因素,《企业经济》2020年05期)。因此,宅经济可以分为两大块,即宅消费与宅生产。宅消费将原来在公共消费场所完成的消费活动转移到家中,而宅生产则是生产活动向家庭回归。 疫情期间,宅经济快速兴起,令人感兴趣的是,宅经济是否代表了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还能“宅"多久?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社会经济现实中,既有驱动宅经济发展的力量,如信息技术进步、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城市交通通勤成本的上升等因素,也有阻滞宅经济发展的力量,如工业化带来的集中化生产模式、人类沟通模式的特性(“洞穴人原理")。因此,在疫情之后,宅经济还会继续发展,但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宅生产仍不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流模式。 一、疫情期间“宅经济"发展的几个趋势特征 宅经济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互联网周刊》2011年就做了一期“网宅经济"的专题,对当时的宅经济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而从人类历史长时段来看,人类社会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宅生产和宅消费的状态。直到工业化开始之后,由于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人们需要集中到工厂里完成生产过程,而分工的深化,使人们的大部分消费都需要通过在商场等公共消费空间完成,这导致了家庭与市场的分离。 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在现有的经济分析框架里,家庭的作用其实被远远低估了。1995年,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格雷姆·唐纳德·斯诺克斯(GraemeDonaldSnooks)在《家庭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一书中,提出了“整体经济"的概念,将家庭部门与市场部门一体化进行分析。1983年,日本漫画家中森明夫提出了“御宅族"的概念,认为随着动漫等新兴文化的兴起,宅消费将变得更为重要。而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期间,“宅经济"迅速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 一是宅消费与宅生产同时兴起。 一方面,由于公共消费场所的关闭,以到家服务、生鲜电商、餐饮外卖、在线娱乐、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为特征的宅消费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宅消费从单纯的实体商品电商,扩展到各种生活服务。据笔者实地调研,在疫情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的生鲜到家服务,同比增长率都在200%以上。 另一方面,以在线办公为代表的宅生产爆发。根据百度搜索指数显示,2020年1月22日-2月4日“远程办公"这一关键词在2月3日百度搜索热度达到顶峰,整体同比上升了975%。阿里钉钉数据显示,2020年2月3日,全国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在家办公模式能够节省通勤成本,并减少人群集聚的机会,在疫情期间获得了青睐。 在家办公在国外兴起于1979年,其时,IBM为缓解总部主机拥堵问题,将终端机安到了五位员工家里,这一模式成为了在家办公的鼻祖。之后,在家办公模式在国外各大企业之间均有所渗透。到2009年时,IBM约有154400名员工实现了“在家"远程办公。据估计,国外发达国家在家办公的渗透率约20%,而我国仅为2%。新冠疫情对我国在家办公是一次很好的普及。 二是从个体宅生产向组织化、半组织化宅生产演进。疫情之前,宅生产方式,在我国主要是基于个体化的生产模式,如各类自由职业者。而疫情期间,宅生产变成了由公司进行系统化组织的方式,而直播等新商业模式也开启了半组织化宅生产的模式。这些都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宅生产的发展。 三是宅经济的主体越来越广泛。在疫情之前,宅经济是一个潮词,其主体主要是z世代(1995年后出生的一代人)。从宅消费来看,无论是电商网购,还是餐饮外卖、在线娱乐,其主体都是90后,而居家办公的,也以年轻人居多。而疫情期间,宅经济渗透到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无论是网购、在线消费,还是居家办公,都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积极参与进来了。 二、驱动宅经济增长的力量 从整体来说,宅经济受到了信息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通勤及办公成本增长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力量驱动着宅经济快速增长。 随着5G、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3D打印等技术的进步并普及,为宅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例如,VR技术增强了居家办公的现场感,使远程办公有着如面对面办公一样的体验。又如,5G技术的普及,将使宽带网络无处不在,从而实现了移动办公。3D打印技术使个体化生产个性化产品、模型验证等都可以在家庭内实现。这些技术为宅经济提供了手段。而且,随着应用成本的下降,这些技术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 技术进步也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新的商业模式适合于宅经济。以直播为例,直播的技术门槛低,相关装备的价格也在持续下降,这使其正在成为宅经济的一部分。而直播发展过程中,各类MCN机构与主播之间所形成的新型商业关系,也使主播不必成为这些机构的员工,从而无需到这些机构的办公场所,增加了其工作的灵活性,使其适合于以宅经济的方式发展。又如,很多导流型的电商经营者、无店铺电商经营者,都侧重于线上推广与营销,也不需要到办公现场,适宜宅在家里发展。 城市规模的扩张,使城市的办公成本正在大幅度上升。一方面,城市的写字楼等公共空间的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通勤成本急剧增加,这些都使居家办公更具吸引力。例如,IBM每年因居家办公而节约了近20亿美元的办公成本。 三、阻滞宅经济增长的力量 从另一方面看,宅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影响其取代传统的集中办公、公共场所消费的力量。 首先是工业化大生产的影响。工业化大生产建立在分工基础上,这要求通过规模经济、协同经济等实现更高的效率。正是这一因素,使家庭与生产分离,而产生了工业化延续至今的生产模式,即工厂规模生产、商场集中营销。与此相关,各种相关的服务活动也呈现出集聚发展模式。从社会经济生活现实来看,集聚效应不但体现在工业生产领域,也体现在各类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集聚是对分散化宅生产的一种巨大冲击。 其次,“洞穴人原理"仍未过时。人类从起源到现在的10万多年间,其间绝大部分时间是通过面对面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人类发明语言之前,人类共同居住在洞穴里,靠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交流了几十万年,肢体所表达的信息要比语言表达的多得多。从今天来看,洞穴人原理并没有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而过时。据笔者调研,很多人认为,线上会议的方式虽然节省了交通成本,但是,这种方式的沟通并不充分。会后沟通的成本非常高。 综上,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进步及普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因素的影响下,宅经济仍会继续“宅"下去,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应该看到集聚所带来的体验优势,并不会因为信息技术进步而消失,因此,在可预期的未来,宅经济不会完全取代现有的经济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