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1 篇
13918 篇
478362 篇
16355 篇
11779 篇
3949 篇
6564 篇
1255 篇
75762 篇
38242 篇
12197 篇
1674 篇
2874 篇
3423 篇
642 篇
1242 篇
1980 篇
4930 篇
3896 篇
5520 篇
唯品会放弃自营快递业务 未来配送外包给顺丰
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履约费用,唯品会将终止旗下自营快递品牌品骏的快递业务,并委托顺丰提供配送服务。
11月25日,电商唯品会(NYSE:VIPS)对业务变动作出公告。唯品会表示,2013年起公司开始自建物流,但由于用户量和订单的增长,自营的品骏物流逐渐无法满足运力要求。此外,受限于单平台规模效应,唯品会单件物流成本高于快递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唯品会从今年年初开始尝试使用快递外包模式,即用社会化物流取代部分品骏物流业务。
唯品会称,快递外包模式有效提升了运力,且实现了成本控制。
财报显示,唯品会履约费用虽然一直同比在下降,但依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最近四个季度,履约费用率从去年第三季度的9.9%,先下降至第四季度的 8.0%,今年又小幅回升至第一季度的8.3%和第二季度的8.5% ,直到今年第三季度才环比回落至8.1%。除了第三方外包物流对控费的贡献,管理层在三季报的电话会中还提到,四季度唯品会的订单将直接由品牌仓库履约,不进入唯品会仓库,因此四季度履约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相比同样自建物流的京东,同期京东的履约费用率大约平均要比唯品会低一到两个百分点。今年第三季度,京东宣布由于规模效应扩大,履约费用率继续下降,由去年同期的7.4%下降到6.4%。京东集团从2006年开始自建物流业务,2016年起物流业务开放给第三方,直到今年第二季度才实现营收平衡。
品骏与京东物流在 2018年开始合作,但合作业务量有限,主要原因是双方业务能力与模式上比较雷同,无法形成互补效应,例如两家电商自建物流网络都强于送件,弱于揽件,上门揽件的成本无法降低,所以一直流于形式。据接近品骏物流的人士介绍,到2019年,双方的合作基本上形同虚设。
唯品会放弃自营快递品牌的另一个大背景是,从年初开始,快递市场价格战越演越烈,马太效应突显,大量中小快递品牌被淘汰出局。2019年3月12日,如风达快递官方发布一份公告,称因战略转型需要暂停部分业务。在如风达之前,快捷快递、全峰快递已相继倒闭。
激烈竞争之下,2019年前三季度,快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快递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1.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三季度,韵达、圆通、申通、顺丰、中通、百世六家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2%。
财新记者了解,目前唯品会的快递外包业务占比30%到40%,包括顺丰、韵达、中通等外包快递服务商。不过,此后大部分电商包裹将由顺丰承运。
唯品会联合创始人沈亚在三季度后的电话会上表示,未来外包业务会持续放大,但不会放到无限大。唯品会方面解释,此次终止的是品骏物流终端配送业务,即“最后一公里"业务,调整后品骏将保留仓配一体化和航空物流业务。
关于终止自营物流后的人员处置问题,财新记者获取到的一份内部信显示,品骏物流公司给员工提供三种安置方案,包括申请至就近入职,转岗至唯品会其它仓储物流运营中心,或根据合同法接受N+1补偿。
据接近品骏物流的人士透露,大部分员工选择领取补偿金。固定资产处理问题目前尚无确定的解决方案。
品骏快递已于10月开始停止社会招聘,并着手与顺丰对接业务,目前基本完成业务层面上的对接。11月27日,品骏快递将全面终止业务。
与唯品会的合作势必将助推顺丰业绩。顺丰从2015年开始加码电商业务,通过拓展低端电商快递市场,填补了价格真空地带。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顺丰推出的电商特惠件大量填空,业务量连续5个月增长,三季度营业收入创新高,达到286.95亿元,同比增加25.36%;净利润同比增长54.01%至11.46亿元。
11月13日盘前,唯品会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本报告期唯品会营收196亿元,同比增长10%,三季度GMV同比增长17%至31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2.7%至8.755亿元,活跃客户同比增长21%至32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