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80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7 篇
3821 篇
5293 篇
从明星小城到国际都市 探寻义乌谱写 共富奋斗史诗的精神密码
在中国城市发展版图上,如果把历史视线拉长到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里,有哪些城市像变魔术一样从无到有?又有哪些城市最有潜力成长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现代化都市?
从无到有,大家很容易想起深圳。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得益于毗邻香港的优越地理位置和特区政策红利,迅速崛起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那么,除深圳外,还有其他类似城市吗?
搜索近40年的中国城市发展和扩张历史,义乌很容易进入视野。
义乌跟深圳一样,也完全是一座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的小城,迅速崛起为一座有国际知名度、有现代化都市气息的城市。从国际化程度,从城市功能和辐射的广度,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聚集度来衡量,义乌离一座现代化都市越来越近了。
15年来,义乌发展经验在理论与实践的激荡中不断续写新传奇。承接国家级改革30多项、省级改革40多项,创新形成案例200多项……近年来,从输出发展经验到为国家试制度,义乌从0到1的一小步,就是全国改革开放的一大步。
如今每个到过义乌的人,都会感叹新义乌焕发的澎湃力量。
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世界小商品之都又在新赛道上继续奔跑。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义乌为什么每次都没人让人失望?义乌保持持续繁荣背后有什么精神内涵支撑?在市场崛起的过程中,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们不难发现,始终有一股力量、有一种精神涵养在义乌的土壤里、积淀在新老义乌人心中。他们用敢为人先的创新活力、舍我其谁的担当魄力、善谋实干的闯劲韧性,在全球大市场中披荆斩棘、逐浪前行。
在疫情此起彼伏、市场变革动荡的大环境下,在“义乌发展经验"十五周年和义乌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十周年之际,笔者再次走进义乌,感受这座国际都市日日新、日更新的景象和创业者如何与城市一起创富、共富的奋斗史诗。
人物图谱一:
冯旭斌,1979年生,义乌人,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旭斌15岁就出来打拼,摆过地摊,卖过盒饭、贺卡,开过书店,做过“北漂",从事过房地产开发和物流运输等工作,如今执掌着“义新欧"(义乌-马德里)中欧班列的运营。
11月18日,在义乌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协调下,首趟“义新欧"班列成功发运,横跨欧亚大陆,联通8个国家,全程13052公里,是中欧铁路最长的通道。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货运列车的运营主体竟是一家义乌的民营企业,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条民营企业运营的中欧班列。
而据笔者了解,在中欧班列开通前,一个标箱到欧洲的海运价格是1000多美元,而通过铁路货运要5000美元左右,陆运是海运的四五倍。是什么勇气让他敢为人先,开通这样一条看似“赔本"的货运通道?
冯旭斌说,做这件事的初心很简单,就是认为义乌这么大一个小商品市场,这么大的物流市场,没有自己独立的国际物流通道,主要依赖宁波、上海等周边港口,出口肯定会受影响。“一定要建立一条义乌自己的独立物流通道,以义乌为出发点,把义乌货直接运往全世界。"
为了做到这个外界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冯旭斌开始了自己钻研学习、设计方案、跑审批,自己跟铁路、口岸、海关、商务等部门协调沟通的漫长过程。为了跟中亚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海关交流协商,他可以一个月往返欧洲4次;为了找返程货源,让商户接受新的货运模式,他跑遍当地华人商圈,一家家发名片拜访;他向客户承诺,只要出现货物损坏,10万价值的货物翻倍赔偿20万元……最艰难时,一年跑坏一辆车。
几多艰辛,几多收获。“义新欧"班列的开通,后来被认为是义乌人创新机制勇于开拓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回望来路,冯旭斌告诉笔者,当初做这件事的最大底气是义乌的全球市场和庞大货源。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利好加持下,如今,“义新欧"已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开放大通道,开通运行16条国际班列直达线路,辐射50个国家和地区,货源覆盖15省市10万种中国制造商品,成为长三角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贸易循环畅通载体。截至目前,“义新欧"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3300多列,运送货物27万余标箱。
人物图谱二:
穆德,来自约旦首都安曼,浙江盈帆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2年,穆德大学毕业后慕名来到中国,在义乌一待就是20年,不仅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还娶了中国太太,小孩也在义乌上学。
问及为何离开大城市,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个小县城?穆德说,他第一次来义乌,就觉得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被偌大的市场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惊呆了,从中也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怀揣打工积攒的3万元人民币,和许多老外“义漂"族一样,从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与全球做生意的“大老板"。
“我去过美国、欧洲等七八十个国家,觉得义乌是最适合做生意的地方。"穆德说。经过多年积累,如今他已经把义乌市场的五金、电动工具、节能灯等产品卖到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也结识到世界各国的朋友。去年疫情之下,他的外贸生意还逆势增长了60%,出口额超1.3亿美元。
接下来,他计划在义乌建一个电动工具厂,不断延伸贸易“产业链",拓展生意“朋友圈"。他相信,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会给各国带来商机,还会拉近人与人的联系。
穆德说,在义乌近20年,最大的感受是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老外不见外"。即使是生意伙伴,大家都是以朋友相待,义利并取。而让他坚定投资在义乌,最重要的原因是义乌优良的营商环境。他经常受邀给政府公共服务提意见建议,政府服务和效能也在不断优化,最大限度为他和伙伴们节省时间。
2004年,穆德开公司申请相关证照时,准备材料、办手续花了不止2周时间。到了2018年,他再去办理申请外商独资企业营业执照时,不到2天就办好了。“现在去办更快了,网上点点鼠标就能办。"穆德说,生活在义乌,和大城市没两样,“刚来时,这里只有1家外国餐厅,现在有上百家,可以吃遍全球。义乌的高楼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方便,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我已经离不开义乌!"
人物图谱三:
章远阳,北京大学计算机博士,优阖(义乌)商贸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亚太区总裁。
章远阳曾旅居加拿大十多年,在一些重要实验室牵头软件和应用程序开发。他供职的Juvo Plus总部在美国洛杉矶,是北美亚马逊前十大第三方卖家之一。2015年,公司考虑进驻中国时,第一站就选择了义乌。
作为引进的外籍重点人才,章远阳也跟随公司来到义乌。2020年初,义乌分公司才40人,到今年5月已扩充至120多人,且多为高端人才。去年,优阖公司出口营收1.6亿美元,今年预计将超2亿美元。
作为一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为何会选择落脚义乌?章远阳说,这是一座很务实的城市,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政府部门,都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和改革进取,让他觉得很有活力和干劲。而作为一家跨境电商公司,他认为义乌是最好的选择,“在我们公司的4000多家供应商里,70%都在义乌。"他说,在跨境电商领域,无论是政府服务意识,还是整个电商生态圈,义乌都有很多独特的领先优势。
义乌市政府的高效、细致服务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遇到困难,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找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解决。比如公司财务、通关方面对新政策不熟悉,本来可以通过电话或微信咨询。但他们直接安排专人对接、派员上门讲解,觉得面对面交流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让我们觉得很贴心,在义乌做生意很放心。"
从冯旭斌、穆德到章远阳,他们都在义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而这样的创业者,在义乌还有千千万万,市场主体几乎以每年10万的幅度在递增,义乌已成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这里逐梦,背后是义乌的开放心态和共赢意识、是新老义乌人苦干实干与开拓创新的自觉行动,也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频共振激发出的巨大创造力量。在这块国家重要的改革试验田,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奇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