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80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7 篇
3821 篇
5293 篇
海南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依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环境保护变成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金饭碗"?
处理好新旧动能“立"与“破"的关系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夏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定位,既面临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也面临能源革命的重大任务,要处理好新旧动能“立"与“破"的关系。
一是要把住产业发展的准入关。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发展。优化全省产业园区布局,新建产业项目原则上集中在园区建设运营。
二是加快构建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一方面,要发挥洋浦区位等优势,打造能源战略储备基地。一方面,海南要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海南清洁能源岛目标,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南(昌江)清洁能源产业园等园区,大力发展氢能、核能等新能源,以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汽车等为重点发展壮大清洁能源汽车产业链。
三是推动海南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绿色化,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引领全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组织开展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餐饮、绿色快递等活动,让绿色生活理念深植于我们这代人脑中。海南的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在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发力。
四是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经济的发展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永远是需要平衡的。市场化很重要,要通过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协调系统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也充分体现了生态产品具有市场价值的特征,这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举措。
“重要的是立足海洋大省优势,释放海南蓝碳优势。海洋碳汇,也称`蓝碳'或`蓝色碳汇',是指一定时间周期内海洋储碳的能力或容量。作为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拥有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海域面积和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具有十分优越的蓝碳资源。海南更应抓住自身作为海洋大省的优势,积极推动蓝碳事业创新发展和国际合作,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海南力量。"夏锋说。
海南有条件成为全国“双碳"工作优等生
丝路研究院(海口)研究员甘露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需要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确保海南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金饭碗",没有了生态环境,一切也就无从谈起。守护好海南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中央赋予海南的政治任务,也是海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议:面对冬春季节污染天气时有发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攻坚行动,持续巩固提升空气质量;面对农村和城镇污水排放,个别河湖水质变差的问题,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落实河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探索水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面对农业面源和养殖污染问题,实施好化学农药和化肥减施行动,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第二,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确保海南的产业转型升级“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既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符合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符合我国产业转型的大趋势,符合海南的实际。建议:在旅游业方面,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开放政策,着力在扩大旅游产品供给和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实现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要突破;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以现代物流、医疗健康、教育、现代金融、商务服务为重点,以高水平产业开放吸引内外资,增强发展活力,由此形成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产业支撑;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未来需要在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上继续发力,使其发展成为海南的一大王牌产业。
第三,率先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我国近零碳排放示范区。自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双碳"工作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海南有条件成为全国“双碳"工作的优等生。一是海南蕴藏着巨大的蓝碳和森林碳汇资源,海南授权管辖200万平方公里的南海海域,海南森林覆盖率常年保持在60%以上,可以在碳汇研究和碳汇交易上走在全国前列。二是燃油车是交通碳排放的主力军,海南省提出2030年将禁售燃油车的目标。2021年海南新增新能源汽车占新增车辆的比重为25.8%,高出全国13.1个百分点,海南有条件在交通碳减排上作出重要示范。三是积极开展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校区、低碳景区、绿色消费等试点,推动绿色低碳生活和消费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