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湖北省天门市2013年镇域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加工时间:2013-07-26 信息来源:湖北省统计局
关键词:天门市;镇域经济发展;调查
摘 要:
内 容:

近些年来,天门市委市政府针对镇域经济发展的“短板”的问题,提出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有效促进了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基本状况

1、镇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25个乡镇办场实现工商税收23934.7万元,比2010年的12150.5万元增长97.0%;平均每个乡镇工商税收由2010年的486.02万元提高到1087.94万元,提高了1.24倍。在25个乡镇办场中,工商税收在1000万元以上镇有5个:竟陵、岳口、皂市、渔薪、九真,而2010年税收过千万元只有岳口和竟陵2个;工商税收500—1000万的乡镇有4个:多宝、黄潭、小板、杨林、而2010年只有皂市1个;2012年全市乡镇办场只有白茅湖税收未达到100万,而2010年有4个乡镇在100万以下。在25个乡镇办场中变化最快的是小板、黄潭、岳口、九真、皂市、多宝、拖市等地。

2、镇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012年,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平均每个乡镇完成农业总产值2.2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0.1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6亿元。分别相当于2010年的1.17倍、1.8倍和1.53倍。结构有所优化,发展势头良好。

3、镇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2012年,全市25个乡镇办场除汪场外其余全部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截止年底规上企业达到190家,比2010年的161家增加29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342.3亿元,比2010年增长54.1%;工业用电量达到3.2亿度,比2010年增长23.8%,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完成8515万元,比2010年增长56.8%,工业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乡镇有:渔薪、黄潭、皂市、岳口和小板。工业经济的增长对镇域经济的实力增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4、现代农业雏形开始呈现。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农业经济连续十年保持了在4%以上的增长速度。创建并保持了全国产粮大市、生猪调出大市、全省油料大市、产棉大市和水产大市。以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生猪、家禽、名特小产、杨树为主的八大优质和特色农产品基地正在形成,并积极开展了“一个核心区(沉湖核心区)、一个示范带(天岳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集中示范带),四个特色示范点(张港花椰菜蔬菜、石河九真优质水稻生产加工、渔薪高产优质棉花生产加工、岳口双低油菜生产加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创建,现代农业雏形已开始呈现。

二、存在问题

1、总体实力偏低。2011年,全省开展“百强乡镇”评选,天门进入百强的有3个,候口办事处(32位)、竟陵办事处(69位)、岳口镇(93位),仙桃不含工业园有4个乡镇进入百强,大冶有7个乡镇进入百强。从经济指标来看,还与先进乡镇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全省乡镇经济实力首强大冶市的罗家桥街道办事处2011年税收达到14.1亿元,第三名大冶市灵乡镇税收收入4.22亿元。天门最高的竟陵办事处仅为6396万元,不足第一方阵水平的1/5;从与邻近仙桃对比情况来看,仙桃市20个镇办场除九合垸农场外,其余19个镇办场2011年税收收入全部在1000万以上,超过1个亿的有4个,最高的干河办事处达到3.9亿元,有6个乡镇税收超过2000万;天门2011年25个乡镇办场税收过千万元只有3个,最高的竟陵办事处6396万元,岳口和皂市分别为3747万、1162万,有16个乡镇税收不超300万元,可见差距明显。

2、发展不平衡。乡镇之间从税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各个方面差距十分明显。建设资金、用地指标、税收返还、项目建设等要素指标偏向于一区三园,其他乡镇的发展与一区三园比差距越来越大。

3、工业化进程慢。70%以上乡镇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经济格局,即使经济相对较快的乡镇也没有形成特色产业和产业集聚,企业规模小,名牌产品少,综合竞争力有限。

4、发展动力不足。新建和在建项目不大、不多,区域化、板块化经营格局不突出,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力度不大。发展的软硬环境有待优化。土地和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资源瓶颈。渔薪、黄潭等镇,现有几个招商引资项目,因企业用地指标不能落实,项目迟迟不能开工。镇域建设投入力度小,虽然政府出台了以奖代补的政策,但奖励比例太低,中间缺口较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慢,影响了招商引资。同时,部分乡镇为吸引项目入驻,尽量压低项目征用土地价格,甚至低于每亩6.6万元的土地征用成本价,导致不足部分要由乡镇承担,乡镇财力加剧紧张。

5、聚集功能弱。大多数乡镇商业以道路为依托,建筑主要沿道路两边进行“线性式”建设,弊端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纵深推进不够,城镇张力弱小。以前没有规划城镇工业区、商业区、商宅区,导致城镇缺乏集聚力和承载力,一二三产业难以协调繁荣,城镇功能发挥受到极大影响。

6、镇域经济发展气氛不浓,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三、几点建议

1、加快小城镇建设。一是规划先行,协调发展。要根据乡镇实际进行分类定位,编制乡镇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实行途径,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系统编制产业发展、集镇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单项规划,形成规划体系,指导科学发展。二是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在规划编制中不搞 “一个模式一刀切”,立足乡镇个数太多的现实,应考虑组团发展和乡镇撤并问题,引导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重点建一批牵动力强的中心乡镇、特色乡镇,改善城镇面貌,增强城镇凝聚力。三是以人为本,设施配套。加强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积极开展可聚集人口的各类社会服务,创造良好的生活、创业、就业环境。四是实施扩权强镇战略,在财政体制分成税收分成上给予乡镇倾斜,提高乡镇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五是推进”产城”结合。以产业为基础,用产业的壮大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为载体,增强产业的集聚与壮大。

2、全面激发镇域经济发展的正能量。一是营造镇域经济发展的大气场。每年组织召开一次镇域经济发展现场会,重奖镇域经济发展功臣,对业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组织党政代表团到全省、全国百强乡镇学习考察,打开开放空间,拓宽开放视野。二是强力推进全民大创业。积极支持在外成功人士回归创业,市内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各类经济能人兴办实业。三是在全市深入开展“四比”活动:干部比作为、部门比服务、乡镇比发展、工作比落实。激励各地各部门创先争优、争先进位,激励干部大作为,提升干事创业的精神区位,营造发展强大气场。四是适时调整镇域经济考评中已不太合理的指标和权重,完善考评体系。

3、激活民间资本。一要坚持把重商文化作为最核心的开放文化来培育,在观念上重商,在发展上利商,在感情上暖商,真正把为“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落到实处。二是切实放开对民营资本投资的各种限制,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抓好省市各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着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三要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积极推动项目资金、要素保障、优惠政策、政务服务等各类资源向高成长型重点企业倾斜,全力支持重点企业通过扩规提能、科技创新、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增资扩股、上市融资等途径吸纳和聚集民营资本,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四要用活用足各种政策资金。加强银企联手,促进银企双赢。要积极争取重点企业技改资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

4、提高土地使用效益。要严格管理、科学利用建设用地,积极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突出抓好“五个一块”:即旧城改造腾一块,开发整理增一块,清理存量活一块,用活闲置土地挪一块,用好政策向上争一块。切实解决建设发展与土地紧缺的矛盾;同时严格土地回收制度。千方百计提高征用土地的利用率。对土地征用超时不用的应予以回收,坚决杜绝圈地行为改作它用,为以后发展留下隐患。

5、培育特色产业和发展现代农业。一要结合乡镇实际,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道路,注重现有企业的扩规上档;注重引进项目的投资强度、税收额度、产业链长度、环保程度、科技高度和时间限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健全以企业为主的招商引资机制(如土地价格给招商老板以适当空间,让其去招商相关产业),延长其产业链,产生聚集效应。努力打造专业镇、特色镇,形成“一镇一业、一镇一特”的发展格局。二要放大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渔薪可借鉴仙桃彭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无纺布的经验,着力培育发展酱制品业,打造中国酱品第一镇。学习推广“华丰”模式,做好土地流转,提高现代农业和规模化种植的深度和广度;三打破区域界线,发展壮大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等新型合作组织。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