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1 篇
13911 篇
478084 篇
16320 篇
11773 篇
3942 篇
6548 篇
1254 篇
75673 篇
37947 篇
12175 篇
1667 篇
2870 篇
3423 篇
641 篇
1241 篇
1980 篇
4924 篇
3888 篇
5493 篇
年轻人想逃离一线城市 广深政府却加入“抢人大战"
逃离北上广深,这是部分年轻人在高房价下的无奈之举。加入“抢人大战",则是广深两座城市的共同选择。
广州将“人才"落户门槛一降再降。4月22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文称,取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留学人员入户社保参保年限限制,只需在广州市现引进单位有参保记录即可,无须连续缴纳社保满6个月以上;本科连续半年社保就可以入户。
此前1月11日,广州市已宣布放宽入户的年龄限制。本科、硕士和博士入户的年龄限制从原来的35、40、45周岁调整到40、45、50周岁。
广州此举被视为加入“抢人"大战。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不少二三线城市陆续推出人才吸引政策,这波热潮至今仍未降温。
相比广州,深圳“抢人"更加积极。2月21日,深圳针对人才引进落户进行流程改革,上限“秒批"系统,覆盖范围从大学毕业生扩展到在职人才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引进、博士后入户及其配偶子女随迁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直接发钱。在深圳,但凡人才落户,不但市政府给钱,区政府还接着给。比如人才落户龙岗区,深圳市政府提供的补贴是本科1.5万元/人,硕士2.5万元/人,博士3万元/人;若加上龙岗区政府配套补贴,就可达到本科3万元/人、硕士5万元/人、博士6万元/人。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自2016年起就不断降低落户门槛。2016年、2017年,深圳户籍人口涨幅均破10%,但2018年涨幅有所放缓,跌至4.6%。
广深都曾依赖外来人口净流入,获得巨大发展。但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这种发展已经不可持续。保利投顾研究院在其2019年3月发布的《2018年-2019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中指出:目前中国的人口规模已经告别高增长的的数量红利,但人口素质提升和城镇化迁徙等结构变化,正在带来新一轮的人口质量红利,即“工程师红利"。
“90后中超过7000万人受过高等教育,80后中有3500万高等院校毕业生。未来至少将有2.5亿人受过高等教育,而这部分高质量人口的迁移选择,将深刻改变中国城市的格局。"该报告称,人才竞争决定未来城市格局之变,这亦是各大城市打响“抢人大战"的底层逻辑。
一线城市历来被视为人才高地,然而大城市各有各的难处。考虑到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足以承担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目前北京和上海依然从严控制落户标准。
随着房价一路走高,“逃离北上广深"的声音亦是不绝于耳。
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沈建光曾在2月16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热点前瞻沙龙"上称,“通过城市人口的收货地址变更可以看出,2018年前九个月,迁出人口比较多的城市主要在一线二线。许多一线城市迁出的人口主要去往二线、三线以及四线城市"。
沈建光称,从北京迁出的人,首要迁出目的地是天津和廊坊,而从上海迁出的人口,则偏向去往邻近的苏州和杭州。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54.2万,比上一年减少16.5万人;上海常住人口为2415.27万,比上年减少3万人以上。
“开发商在选择进入一个城市的时候,往往需要考察其产业面。只有产业发达,才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吸引人口流入。"戴德梁行华中区研究部主管袁雪玲告诉财新记者,“抢人大战可能带来人口红利,人口增加带来刚需,进而振兴楼市。"
作为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依然具备极强的人才吸引力。对其他二线城市来说,广州深圳加入“抢人大战",并不是个好消息。公开资料显示,在2018年,广深两地常住人口分别增加40.6万和49.83万人,尽管较2017年的45.49万和61.99万人均有所下降,但放眼全国,依然远超杭州、成都、南京等“新一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