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当谣言再起,如何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加工时间:2020-02-18 信息来源:财新新闻选编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P4;
摘 要:
内 容: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下称病毒所)屡遭“谣言"风波。此前网传该所一名科研人员曾感染新冠病毒,是此次疫情中最早的感染者,后被辟谣。而不久后出现一则新的网传信息,署名为病毒所研究员陈全姣的自媒体账号中指病毒所所长王延轶不仅能力有限,且参与贩卖试验动物。病毒所官网再度对此辟谣,陈全姣本人声明,对冒用身份捏造举报信息的表示极大愤慨,将依法追究责任。

  该声明还称,近期一系列谣言,已对一线科研人员科研攻关造成了影响,提醒“严防相关阴谋和破坏活动"。

  尽管国内外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研究,逐渐否认了该病毒来自实验室的“阴谋论",中科院病毒所的石正丽研究员,也表示愿意用“生命担保",病毒并非来自实验室,但是涉及病毒的实验室的管理,还是被国家决策层提上日程。毕竟在2003年的SARS疫情之后,在2004年就发生了SARS病毒泄露的事件,而在之后的十几年,中国的生物安全立法,依然是一个空白。强化管理,杜绝意外,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参见“SARS病毒泄漏调查")

  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习近平同时表示,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2月15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加强规范管理和服务,高效有序推进全国应急科技攻关,科技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冠病毒高等级病毒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

  吴远彬介绍,《意见》要求实验室发挥平台作用,服务科技攻关需求。同时,各主管部门也强调要加强对实验室,特别是对病毒的管理,确保生物安全。

  曾经在中国最大医学机构的附属实验室工作的郭强对财新记者说,对实验室进行强有力的管理,这不仅是技术上的事情,也是伦理道德上的事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3年出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将传染性微生物根据其致病能力和传染的危险程度等划分为四类;将生物实验室根据其设备和技术条件等划分为四级;其相应的操作程序也划分为四级,并对四类微生物可操作的相应级别的实验室及程序进行了规定。

  资料显示,一级实验室(P1实验室),一般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这一级别的实验室适合于比较熟悉的病源,这些病原体不会经常引发健康成人疾病,对于实验人员和环境潜在危险很小。这一级别的生物实验室,基本不需要特别的安全设施,一般按照高中学习的标准微生物操作进行试验就没问题。

  二级实验室(P2实验室),则适用于对人和环境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均需要接受过病源处理方面的特殊培训,并由有资格的科学工作者指导。

  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在此安全标准下实验的病毒若因为暴露而吸入,会引发严重的、可能致死的疾病,但是面对此类型的病原,人类仍有治愈方法。

  四级实验室,即我们经常听到的“P4实验室",则是研究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汽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P3和P4实验室涉及风险较高,涉及到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疾控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各种类型的机构的不同需求,有关工作往往需要密切接触致病物质。其中,P3级别实验室,全国40多家。P4级别实验室则有2家。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是中国大陆目前第一家家拥有 P4 实验室的科研单位。此后,在哈尔滨也建立了一个中国自主设计的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

  作为目前人类所拥有生物安全等级最高的实验室,P4实验室专用于烈性传染病研究的大型装置。像埃博拉病毒这样的对人体具有高度危险性但尚无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病毒必须在P4实验室中进行研究。P4实验室因此被誉为病毒学研究领域的“航空母舰"。

  高级别实验室的管理受到瞩目,但是在生物安全立法上,中国还是空白。中国目前虽然有2018年修订版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但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和可以依法追究的罚则。

  郭强指出,已建有并运行P4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情况下,相关的立法就变得尤为迫切。

  实际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硬件普遍并不欠缺,例如P4级实验室所必须的洗浴、换衣设施,严格的隔离装备,严格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空气进入与排放的过滤系统,废物处理设施等,都很齐全。

  但是在郭强看来,严格的实验室软性管理是目前普遍欠缺的,尤其是P1和P2级实验室。无论一个实验室的硬件控制设备有多么高级,政府的管理法规有多么严格,即使没有人刻意违规,如果缺少对相关法律法规百分百不走样的执行,病毒还是有各种可能性从实验室泄漏。

  因此,软性措施同样关键。除了明确对社会有危害性的实验室违规操作的法律责任,还应突出卫生相关管理部门日常的监督管理作用,包括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突击审查,还有包括远程摄像头等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

  对于致病物质的保管或运输方面需要确保万无一失,方能避免泄露。2月15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还介绍,实验室里有两类毒性物质:一是化学毒性或放射性物质,应作为医疗废弃物或核废料处理;二是生物毒性物质。装有微生物的器皿,会在实验室自备灭菌锅进行全部生物的灭活,之后清理出来作为医疗废弃物。猴、狗、兔、鸭、大白鼠、小白鼠、青蛙等实验动物在实验之后均应作为医疗废弃物。

  如果管理有漏洞,有些实验动物,例如狗,可能会对外接受领养。也会有实验人员食用仅经过无毒害实验的实验动物,但经过其它生物实验的动物是肯定不会被尝鲜的。

  郭强指出,P3、P4实验室有很严格的规程,实验动物决不可能跑掉,唯一的可能是被人为带到实验室外。对于P3、P4级别的管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在一些极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发生。

  “实验室里放置或者寻找食物的念头根本连动都不该动。"郭强说。但他也表示,很多普通实验室的实验员平时不太注重安全规程,基本不戴口罩,做具有微量放射性的实验时不穿防护服,受各种侵害、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不难想象,一个培育有霉菌的实验器皿如被打碎,再怎么小心,处理过程中飞起来的霉菌孢子也可能会侵害没有做好防护的实验人员。科研机构老一辈实验工作者很多得了癌症,有必要提高每一个实验人员的防护等级和日常工作规范性管理水平。"

  郭强分析,假设实验室用10只猴子做病毒药物有效性实验,一个实验周期结束,其中的8只猴子感染了病毒,这8只中有5只被药物治愈。那么可以得出结论:2只未被感染,5只治愈,一共得到7只“安全"的猴子。对这7只猴子应该如何处理呢?眼睁睁看着具有人类灵性的生物被人道毁灭?还是被人领养,甚至回收利用?回过头来说说,这7只猴子到底安全与否?假设实验设定的病毒潜伏期为28天,那么那2只未被感染的猴子,是实验员在经过28天观察未发现发病迹象后确认的,然而,如果实际潜伏期大于28天,这2只猴子就被误判了。一旦实验室缺乏严格的管理,无论是出于失误,还是出于违规,病毒都有可能被带出实验室,如果这是一种超级病毒,就会变得失控。

  郭强认为,对于实验室管理这样一种人为性、主观性非常大的管理,人们有理由期待,未来有法可依将大大改观管理的质量。

  此外,作为实验室管理的另一个侧面,国家科研经费中实验室相关经费的财务管理,也亟需加强并纳入立法。但也有科研人员反映,科研项目中有许多经费支出无法按正常入帐,比如:临时找几个小工帮忙搬动实验设备的现金支付,应急在附近五金市场上购买管子等等无发票的现金支出。这方面的立法应兼顾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