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广东省养殖罗非鱼、海鲈、尖吻鲈海豚链球菌感染调查
作者:张俊;周素明;李安兴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水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水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新兽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加工时间:2014-01-15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关键词:海豚链球菌;特异PCR;条件致病菌
摘 要:利用细菌分离培养方法结合特异PCR技术,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养殖罗非鱼(Oreochromis spp.)、海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及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感染情况进行了周年调查.每月固定时间在特定养殖区域采集目标鱼的脑、肝、脾、肾和肌肉等组织,并对其进行海豚链球菌的细菌分离培养鉴定.仅从已经患病的尖吻鲈中分离到3株链球菌,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确定为海豚链球菌.利用海豚链球菌特异PCR技术对上述养殖鱼类不同组织进行检测,发现罗非鱼、海鲈、尖吻鲈的海豚链球菌感染率分别为30.21%、23.53%、14.55%,其中罗非鱼脑和肌肉的感染率明显较其他组织高(P<0.05),分别为20.65%和23.75%;海鲈的脑部和肌肉感染率也较其他组织高(P<0.05),分别为12.1%和10%;而尖吻鲈各组织感染率没有较大差异(P>0.05).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采集样本的海豚链球菌感染率随着其体长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