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最严"防沉迷网游规定:未成年人每月充值不超400元

加工时间:2019-11-06 信息来源: 财新新闻选编
关键词:网游规定;未成年人;充值;
摘 要:
内 容:

游戏行业监管再加码。11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开《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除了游戏实名注册、限制未成年游戏时长两大要求之外,还明确了未成年人游戏付费上限,游戏企业未落实上述要求将被吊销相关许可。

  《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下称《通知》)具体提出了六大举措,一是实行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二是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游戏企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

  国内游戏巨头腾讯(00700.HK)、网易(NASDAQ:NTES)现行的“防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体系"中涵盖了上述两大要求,但《通知》中的措施更为严格。目前,腾讯、网易针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长限制均局限于手机游戏(下称手游),而《通知》则将范围确定为包括手游、电脑端游戏(下称端游)的网络游戏。

  此外,腾讯、网易将未成年人以13岁为节点分为两个年龄段,12岁及以下未成年人每日游戏时间为一小时,13—18岁的青少年每日游戏时间为两小时,《通知》则未分层,将未成年人作为整体,要求游戏企业每日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时间不得超过1.5小时。

  《通知》还规定了未成年人付费上限,要求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此前各大游戏厂商推行的青少年防沉迷措施中,从未出现针对未成人游戏付费的上限规定。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在接收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提出规范未成年人付费的要求主要参考《民法》总则中对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分,以及有关方面就家长对孩子使用网络游戏消费限额意愿进行的抽样调查,并适当考虑目前未成年人实际付费状况。

  《通知》中另一大亮点是提出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要求网络游戏企业从多维度综合衡量,探索对网络游戏予以适合不同年龄段用户的提示,帮助未成年人、家长和老师等更好区分网络游戏,引导未成年人更好使用网络游戏。

  同时,《通知》提出积极引导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表示“没有监护人的有效监督约束和陪伴陪护,有关制度的落实必然会大打折扣"。

  针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政策早已有之。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等八部门曾发布《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网络游戏企业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设置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并严格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

  2010年,文化部启动了“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网络游戏企业将依照家长的要求,依法限制或停止对该未成年人提供相关服务;制止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不当游戏行为,第一批试点包括腾讯、网易、完美世界(002624.SZ)、巨人网络(002558.SZ)等头部游戏公司。第二年,该项措施以八部门联合下发通知的形式覆盖全行业。

  2017年,文化部下发《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提倡网络游戏经营单位设置未成年用户消费限额,限定未成年用户游戏时间,并采取技术措施屏蔽不适宜未成年用户的场景和功能等。不过,上述通知只是倡议形式。

  在最新的《通知》中,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加强行业监管,对未落实《通知》要求的网络游戏企业,各地出版管理部门应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直至吊销相关许可。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