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1 篇
13911 篇
478084 篇
16320 篇
11773 篇
3942 篇
6548 篇
1254 篇
75673 篇
37947 篇
12175 篇
1667 篇
2870 篇
3423 篇
641 篇
1241 篇
1980 篇
4924 篇
3888 篇
5493 篇
全职妈妈困境背后 是育儿过度私人化与公共服务的缺失
从一桩桩全民围观的名人、明星离婚事件,到近年热播的《三十而已》《我的前半生》等影视剧,家庭主妇、两性关系以及婚姻制度的话题,一次次被公众关注和讨论。
“高知+家庭主妇"的搭配,争议不断。知乎20多万受访网友中,超过60%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选择成为家庭主妇是一种浪费,但现实是,中国越来越多女性因各种原因选择回归家庭。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15岁及以上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比例一直在稳步下降,从1990年的79%下降到2020年的60%。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女性整体薪酬低于男性17%,职场中的女性领导者凤毛麟角,58.25%的女性在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职业性别的不平衡和生育造成的职场瓶颈,依然是职场女性面对的难题。
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教授李洁一直在关注那些为生育、家庭而付出身体、情感和智力劳动的女性,也一直用性别社会学方法和视角研究全职妈妈群体在全球的状况。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早期,育儿养老是由集体和单位制的方式来承担的,并被纳入国家公共职能。但从上世纪90年代市场化改革后,人口再生产被重新视为私人领域的事务,退还给家庭和个人。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女性依然是参与劳动生产比例最高的国家,这意味着一个中国家庭抚育后代时,需要同时承受就业和育儿的双重压力。
那些承受着养育责任的女性,究竟有哪些困境?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李洁从社会学角度阐述家庭主妇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与变迁,以及我们如何在当下重新思考个人、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