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国;粮食市场;
摘 要:
内 容:8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早稻生产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早稻产量为2859万吨,比2017年减产128万吨,下降4.3%。一个正面信息是,每公顷早稻产量5967公斤,比上年增加157公斤,增长2.7%。数据显示,今年早稻播种面积479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50千公顷,下降6.8%。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2016年末,全国农村中能够正常使用的机电井659万眼,较2006年增长8.2%。能够使用的灌溉用水塘和水库349万个,增长53.3%。2016年全国有灌溉设施或水源、正常气候下能灌溉耕地面积占实际耕种耕地面积的55.2%。2016年末,全国联合收获机比2006年增长105.3%,小麦机耕、机播和机收的比重分别达到了94.5%、82.0%和92.2%。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农业部称,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有所减少,这是主动调整种植结构的结果,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成果,是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表现。很显然,农业部在安慰国内市场不要对早稻产量下降做过份解读,但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人员要指出的是,今年国内灾害天气频繁,洪涝灾害显著增多,全年粮食减产的可能性增大。虽然中国保持口粮没有问题,但在中美贸易战的冲击之下,中国加大对从美国进口粮食的报复,中国广义的粮食进口会大受影响(如大豆和豆粕)。因此,面对形势变化,中国仍要对粮食生产和价格的波动提高警惕,提前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