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6 篇
13911 篇
478144 篇
16324 篇
11773 篇
3946 篇
6549 篇
1254 篇
75689 篇
37991 篇
12188 篇
1671 篇
2871 篇
3423 篇
642 篇
1242 篇
1980 篇
4926 篇
3888 篇
5503 篇
让兵马俑跳男团舞 导演金铁木的纪录片大冒险
在秦朝当公务员有多惨,大秦兵器有哪些黑科技,兵马俑里的“穿搭博主"是谁,秦人不打仗的时候有哪些娱乐?这些历史冷知识,在5月13日刚上线的纪录片《新鲜博物馆之进击的大秦》(下称《进击的大秦》)中,都有妙趣横生的解答。
“行走在大秦大事件吃瓜第一线"是纪录片导演金铁木对该片的娱乐化形容。对这位在纪录片领域从业了25年的资深导演来说,《进击的大秦》是他最具创新性的一次实验,“博物馆类的纪录片,国际大厂拍了很多,像这样的形式,全世界头一遭,我们也很忐忑,担心走得太远。"
对于《进击的大秦》,观众的评论有些两极分化。喜欢的人觉得,纪录片突破传统,融入舞台剧、rap,形式看起来浮夸又沙雕,但知识点却很扎实。不喜欢的人则抨击其为“怪里怪气",“不是什么都能娱乐化"。
《进击的大秦》有多娱乐?一幕荆轲刺秦王的名画面被拍成了周星驰式的喜剧片段。大殿上的秦王正被荆轲一路追杀,刚要拔剑反击,发现拔不动。此时剧情暂停,秦王对着镜头吐槽剑太长,接着又一本正经夸起手中兵器,“近身格斗神器,一寸长一寸强,我们秦剑更长,就能更先击中对方。"几乎有了直播带货的喜感。
“在线等,挺急的"“额滴个神啊"“做大秦打工人"这些当代年轻人常用的网络语言,出现在纪录片的小剧场里。演员刘木子有时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里看文物,有时又穿越回大秦,带领观众在历史现场吃瓜。
这是一部不像纪录片的纪录片。依靠三维技术,兵马俑动了起来,跳起活泼的“男团舞";一场秦朝达人秀展现出古代的娱乐生活;游戏动漫解读出秦朝完善的军功爵制度;而每一集结尾,都有一段古装rap做总结。
“观众可以一边看一边骂,他们如果看完了,能获取一点硬核知识,被小小地感动到,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对第一财经说这话时,金铁木并没有丝毫纠结。对于创作这件事,他已经想得非常清楚。纪录片拍出来就是要给人看的,如果没人关注和讨论,那才是失败。
真实接地气的大秦
在《进击的大秦》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以专家身份出镜,解答刘木子提出的观众常有的各种疑问。
在博物院工作34年,她第一次发现,历史还可以这样讲,“在我们过去的经验里,从没有用这样的方式去讲历史和文物。以前我们都是严肃传统的讲述方式,这次确实别开生面。我受了很多启发。"
历史博主“雍州节度使"则从《进击的大秦》里看到一个真实接地气的秦朝,“关于秦,我们的刻板印象就是威武雄壮,对普通人、底层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多。读历史,不仅要看家国情怀,也需要看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他觉得,这部纪录片像是揭开了历史的另一面,带观众走进秦人的内心,更鲜活生动。
拍这部纪录片,金铁木想换个角度理解秦朝。秦朝的历史过于沉重久远,怎么拉近历史的距离,让年轻人看到秦朝的更多面向,是他的目标。
“拍摄博物馆纪录片,不能就文物讲文物。如果把每件文物的材质、历史信息和工艺都讲一遍,这种形式现在是没人看的。"金铁木说。
2004年,让金铁木声名鹊起的纪录片《复活的军团》,正是讲述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秦军何以一统天下的历史真相。这部纪录片仅在央视一套播出就取得近2%的超高收视率,之后数次重播,并通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销售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复活的军团》到《进击的大秦》,说的都是大秦历史,但叙述方式却完全变了。
1998年就在央视科教电影制片厂担任纪录片导演,金铁木见证了整个时代的变迁。20多年来,他拍过三四十部纪录片。在完成了《圆明园》《大明宫》《神秘的西夏》《玄奘之路》这类宏大题材的纪录片后,他也想寻求改变。
贴近年轻人,实现商业化
“传统纪录片太说教,都是在灌输知识,没有参与感,互动性弱。"金铁木很清楚,今天网络一代的观众,选择性太多。要从电影、娱乐、动漫、游戏和短视频里抢夺年轻受众,对纪录片从业者来说,是巨大挑战。
他的团队中有很多90后,他喜欢跟他们聊天,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喜欢什么就去了解什么。他的每一次探索,都是跨出舒适区的冒险。
“我们要引导,而不是跟年轻人对抗,说教。不能命令,而是要贴近他们的语言风格,匹配他们的审美。这样,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地接受。"金铁木说。
与他一样具有冒险精神的,是《进击的大秦》的制片人朱乐贤。这两位资深纪录片人都有共同的目标——做出有趣又新奇的纪录片,贴近时代,靠近年轻人。
2019年,身为B站纪录片高级顾问的朱乐贤拉上金铁木做总监制,两人一起合作了历史人文纪录片《历史那些事》。这部纪录片有着深深的B站烙印,第一集《在下东坡,一个吃货》就获得3000多万播放,收获上万评论,7万点赞。
穿越到现代的苏轼,像是一位执着的孤独美食家,吃着东坡肉唱rap,被网友评论为“破次元壁、活用流行梗,知识传递的过程变得有趣了"。
朱乐贤说,在拍这些具有实验性质的纪录片时,他们会利用大数据判断年轻受众的喜好,用年轻化的语态讲述历史、设置悬念,利用技术的创新增加新鲜感。
“文物是静态的、不生动的。文物一定要与人物连接起来,和故事联系起来。通过文物这样一滴水,要看到一片大海,看到一个时代和一个国家。"金铁木相信,无论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是喜欢知识的,但吸取知识的方式要根据时代而变化,他们拍摄纪录片的难度就在于,要在博物馆海量的信息和年轻人喜欢的趣味之间,寻找到一个创新的表达方式。
在偏于小众的纪录片领域,商业化始终是个难题。金铁木也一直在探索,纪录片能不能拍得更自由,更大众,商业化的路能不能拓宽。通过这些年与B站、腾讯等平台的商业合作,让他探索的步伐更大、受众也更广,让纪录片的商业化呈现多元可能性。
有人称他为“商业纪录片导演",他毫不介意,反而将这视为独立纪录片人的标志,“纪录片如果能实现商业价值,人们愿意为纪录片付费,这个艺术门类就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