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周小超; 郑喜胜; 周玉霞
加工时间:2024-07-26
信息来源:临床医学
关键词:机械通气;瑞马唑仑;不同剂量;镇静效果;机体应激
摘 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瑞马唑仑0.2 mg/(kg·h)]、B组[瑞马唑仑0.3 mg/(kg·h)]与C组[瑞马唑仑0.4 mg/(kg·h)],每组4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即刻(T1)、给药1 h(T2)、给药6 h(T3)应激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百分比(FiO2)、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R)],T0、镇静后5 min(T4)、镇静后15 min(T5)、镇静后30 min(T6)、镇静后60 min(T7)脑电双频指数(BIS)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与C组达到目标镇静时间相对更短,其中C组最短;与A组比较,B组与C组停药后恢复时间相对更长,其中C组最长;与A组比较,B组与C组Ramsay评分更高,其中C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T3三组HR、MAP均先降低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1~T3的RR、OI与T0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4~T7三组BIS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T4时C组BIS低于A组;T5时B组、C组BIS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T6、T7时B组、C组BIS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马唑仑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镇静效果佳,对患者的应激反应没有明显的影响,0.4 mg/(kg·h)剂量具有镇静起效快、镇静效果好的特点,同时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较轻,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医师可针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负荷剂量。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