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4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泉州二度申遗成功 见证宋元时期亚洲海洋商贸繁荣
[ 在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形成之前,由一座中国东南沿海港城带动的海外贸易活动,其所跨越的空间范围、在此范围内流动的物品与符号,其广度并不亚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25日的会议上,中国申报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获得通过,这也成为中国的第56个世界遗产。此前的会议上,意大利已有两个项目通过,目前以57个世界遗产项目位居第一,中国以56个世界遗产项目位居第二。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7月16日至31日召开。7月16日在福州举行开幕式后,会议转至线上,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上首次以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为了协调全球各地参会者的时差,每天会议时间只有4小时左右。由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届大会同时审议2020年、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
当天会议于北京时间7月25日17时30分开始,“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当天议程的第一项。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下称“ICOMOS")宣读完评估报告以后,全部参会成员均无异议,泉州申遗直接通过,整个过程只用了几分钟。
一波三折
泉州申遗的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早在2008年,泉州就曾作为“丝绸之路"中国段海上航线的一部分列入中国申遗的预备名单。
2018年,泉州改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的名义单独申遗,但却未获通过,成为中国首个申遗失败的城市案例。当时,ICOMOS的评估报告给出的建议是“不予列入",当年6月,在巴林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泉州项目的审议结果为“补报(发还待议)",即缔约国需要补充有关信息后重新提交申请并接受审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研究员王圣华等人分析了ICOMOS的评估报告,认为2018年泉州申遗文本主要存在主题虚化、对比分析失焦、细节依据缺失等方面的问题。
2019年初,泉州项目卷土重来,它被确定为我国2020年唯一申报项目,申报名称也被改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团队提出,该系列遗产展示了泉州在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作为海洋商贸中心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其腹地之间的联系。
见证繁荣
人类学家王铭铭曾在《刺桐城: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中分析了泉州在宋元时期兴起的原因。3世纪至10世纪,北方汉人持续南迁,他们在此区域营造了生产基地和居住聚落,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海外贸易又成为“地方特色",为了适应商业贸易规模扩大的需要,地方政府和当地士绅合作的城建事业,更是将泉州推向了“黄金时代"。
海洋贸易带来的收入开始成为当地的主要财政收入,也开始得到官方的认可与支持。宋哲宗在位期间,1087年,正式下令在泉州设立市舶司。不久之后,北宋为金所灭,南宋为了避免重演“靖康之耻"而将宗室349人迁至泉州。这批宗室生活的庞大费用,大部分由泉州地方财政承担,因此政府也加大措施振兴泉州港。
此间,泉州的海外活动范围,广达印度、阿拉伯世界、波斯、欧洲和东非沿海。到了元代,已经与这些地区形成较为固定和官方化的经济、文化关系。在此期间,从泉州外销的产品包括当地出产和中国其他地区出产的丝绸、陶瓷、茶叶。泉州海商从海外带回了大量金银、香料等财富。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量外国商人、宗教团体也来到泉州,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文明杂糅的景象。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马可·波罗路过泉州,对当时的刺桐城记述如下:
应知刺桐港即在此城,印度一切船舶运载香料及其他一切贵重货物咸莅于此港。是亦为一切蛮子商人常至之港,由是商货宝石珍珠输入之多竟至不可思议,然后由此港贩运蛮子境内。我敢言亚历山大或其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基督教国,乃至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所以大汗在此港征收税课,为额极巨。
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主张,真正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海外贸易,是15世纪欧洲势力兴起之后才出现的。根据15世纪以前的泉州史料,王铭铭认为,在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形成之前,由一座中国东南沿海港城带动的海外贸易活动,其所跨越的空间范围,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一些国家,中间经过了南洋、印度等地,在此范围内流动的物品与符号,包括了东西方个主要文明的成就,其广度并不亚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在本次的申遗文本中,申遗团队选择了欧洲、非洲、亚洲地区的相关世界遗产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是:在该主题下,以及在同一时期,没有来自亚洲的遗产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泉州可以补充《世界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单对亚洲海洋商贸体系的叙述,并说明在欧洲人到达该地区之前全球海洋商贸体系的繁荣。
团队也比较研究了活跃在相关时期(10~14世纪)的中国主要港口城市:广州、泉州和宁波,认为广州和宁波的发展开始得比泉州早得多,但泉州在10~14世纪迅速繁荣,超过了这两个港口,紧接着面临迅速的衰退。尽管它们的发展故事不同,这三个港口城市都具有自身发展的独特轮廓,可视为不同时期的互补。
本次申遗项目的22个遗产点,则是历史繁荣的最佳见证。它们由一系列多元社群宗教建筑和造像、行政管理机构与设施遗址、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以及由桥梁、码头、航标塔组成的水陆交通网络等组成,具体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这22处遗产点,其中有18个享有“国保"的法律地位,其余4个遗产点已被纳入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历史城区本身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无保留列入
今年6月,世界遗产中心网站公布了ICOMOS最新的评估报告,给泉州补报项目的评估结果变成了“建议无保留列入(I)",大大提升了泉州申遗的成功概率。
评估报告认为整个系列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条件已得到满足,法律保护和保护措施明确、充分,泉州所建立的管理体制非常明确、全面。
尽管提出了“建议无保留列入(I)"的建议,ICOMOS也注意到,影响遗产地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发展、基础设施、气候变化,特别是洪水和台风,以及潜在的游客压力。一方面,那些位于城市或近郊的遗产点,它们受到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升级、土地使用和空间结构变化,以及住房建设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多遗产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特别是石湖码头、江口码头以及桥梁;雷电可能是航标塔的危险因素,而白蚁可能威胁到木构建筑。
ICOMOS注意到泉州已建立了防洪措施、防雷防火体系、灾害预防和预警系统等多种防护体系,同时建议泉州进一步开展和实施考古研究计划,并密切监测游客压力,在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