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80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7 篇
3821 篇
5293 篇
发展循环经济 助力“碳中和"
[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循环经济的理念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相契合,尤其体现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通过循环经济助力碳中和,消费者行为需要改变。与此同时,企业需要不断升级产品。碳中和背景下,如果低碳循环消费逐渐成为趋势,可以倒逼企业进行清洁和循环生产,从而促进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快速进步的时代,技术进步不可避免地导致产品频繁地更新换代。除了需要低碳清洁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也要求我们必须循环利用、循环生产。实现2060年碳中和,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节能减排,还需要依据循环经济的思路,基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实现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良性循环,减少资源利用过程中所隐含的碳排放,是碳中和进程的重要一环,可以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循环经济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清洁能源的发展,绿色制造,充分利用植物的固碳潜力,推动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活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从而发挥其在能源部门、工业部门、农业部门以及居民部门的积极作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既符合新时期“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能够减少资源全生命周期内的隐含碳排放。碳中和作为应对当前气候变化的目标,将加速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循环经济作为强调资源节约与再利用的发展模式,对于助力碳中和有着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在碳中和进程中的重要性
中国早在2002年就通过了《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出了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推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2008年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这表明作为实现环境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清洁生产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此外,从“十一五"到“十四五",每次发展规划也都强调了资源、环境与可持续的重要性。“十一五"发展规划首次强调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提出从生产方式、资源循环利用回收、绿色消费等各个方面推行循环经济的理念。进入“十三五"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下的循环经济发展尤显成效“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推动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强调了资源的节约、高效以及循环利用,以此最大化资源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循环经济符合生态学的规律,强调自然以及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要求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规律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基于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原则,倡导低消耗、低排放以及高效率的资源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要,可以解决资源粗放利用以及资源浪费的发展现状。对于中国来讲,循环经济的推行对于绿色发展以及环境可持续尤为重要。循环经济不仅仅有利于资源节约,还有利于减少资源在其被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中所隐含的碳排放。
循环经济与碳减排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循环经济的三项基本原则(减量、再利用、再循环)也同样适用于碳减排过程。其一,减量原则要求减少投入生产或者消费中的物质量,这能够最为直接地减少隐含在资源消耗过程中的碳排放。其二,再利用原则要求延长物质的使用频率和时间,对废弃资源的重复利用能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利用价值,有利于减少物质资源的消费量。其三,再循环原则要求将废弃物资源化并再次循环利用,以延长资源的生命周期。循环经济的这三个原则是对资源利用及使用过程中从源头到末端的约束,这种发展模式减少了资源消耗总量,从而相应地减少了隐含的碳排放,这无疑能够助力碳中和的实现。
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领域
循环经济的模式在许多领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通过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发展、绿色制造以及再制造,来推动覆盖工业部门的循环经济;充分利用植物的固碳潜力以及促进生物质能源发展,来推动覆盖农业部门的循环经济;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来推动覆盖城市化过程中居民部门的循环经济。
1.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清洁能源的发展。
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能源消费,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对大气的温室效应影响最为直接。碳中和的目标是对现有能源系统的挑战,而能源使用中的循环经济理念能够助力能源系统转型以及低碳发展。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石油、天然气在2020年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分别为56.8%、18.9%、8.4%,而其他包括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源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占比仅为15.9%。
实现能源系统的清洁、低碳转型,不仅是应对环境问题时所必须要考虑的,更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循环经济的模式能从两个方面落实并促进能源部门的低碳发展。传统能源的减量化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都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能源产业的碳排放。加强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深度、清洁利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虽然传统能源具有高碳特征,但是随着超超临界发电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传统化石能源也能实现更高效的利用。
除此之外,可再生能源的低排放以及可再生的特征是最为明显的优势所在。能否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与升级是现有的传统能源存量与今后的清洁能源增量之间的权衡问题。长远来看,在保障中国能源供应以及能源安全的情况下调整能源结构,使能源增量更多地向清洁能源倾斜。
2.发展绿色制造以及再制造来推动覆盖工业部门的循环经济。
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66%以上(2019年),工业部门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所以,针对性地对工业部门实施碳减排对于碳中和的实现非常重要。绿色制造以及再制造是基于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环的原则推动工业部门实现循环经济的两个主要方面。覆盖工业部门的循环经济能够有效进行碳减排,从而为碳中和助力。
绿色制造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影响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资源利用率以及环境影响,是纳入了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工业制造模式。绿色制造强调从设计、制造到回收等所有流程考虑可持续性问题。绿色制造要求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能源消耗的最小化以及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这有利于实现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建议在未来推广覆盖工厂、产业园区以及供应链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再制造则是在考虑经济性以及可行性的条件下,要求通过使用再制造技术对设备零件进行修复,并达到符合行业规范的条件。不同于传统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它是通过再制造技术对旧产品实现功能性的恢复。再制造主要适用于工业机械设备领域。再制造是能使产品升值的二次投资,能够恢复旧产品的性能与可靠性,是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深度利用。再制造可以实现工业废旧设备等工业固体废物的消纳,能够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以及资源利用最大化。
总体来说,工业的绿色制造和再制造产业集约利用了资源,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模式。提升工业体系的绿色制造以及再制造能力,对于循环经济的实现很重要,能有效推动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进而助力碳中和。
3.充分利用植物的固碳潜力以及促进生物质能源发展来推动覆盖农业部门的循环经济。
农业部门对于循环经济和碳减排的重要作用以及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陆地植被的固碳作用,表现为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森林以及富碳农业发展都具备非常优越的固碳效果。森林的固碳作用对于缓解气候变化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国际广泛认可森林碳汇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和组织都积极推进森林碳汇的利用。富碳农业的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减排效果。富碳农业的思路是通过将工业或者其他部门生产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收集,并且将其作为碳肥用于农作物,可以同时实现提高作物产量和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效果。
二是生物质能源的循环再利用。应对中国能源短缺的局面,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资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也有较大潜力。生物质能源的再利用,既能够防止资源的浪费,又能够减少碳排放。受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的秸秆回收利用率低,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秸秆以废弃或者焚烧的形式被处理,这造成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资源的浪费。2020年中国秸秆产量达到8亿吨左右,可以通过进一步推进秸秆的高值化利用来充分发挥中国秸秆资源的潜力。可以将生物质进行能源化循环利用,例如使用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料、燃气来替代传统能源,另外也可以将木质纤维降解发酵为燃料乙醇。总的来说,陆地植被的固碳潜力以及生物质能源化的开发对于减排极具意义,能够助力碳中和的目标。
4.覆盖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活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的居民部门循环经济。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推进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日常用品消费量的增加导致了生活垃圾的爆发式增长,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废弃物品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挑战。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居民生活垃圾中仍然有许多有利用价值的废纸、废金属、废玻璃等可回收垃圾。垃圾分类回收符合循环经济中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能间接减少废弃物总量中所隐含的碳排放。
基于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健全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回收工作,对于仍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通过再次利用来延长其生命周期及使用价值,能够从源头上减少资源的浪费。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多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仍将会大规模产生。虽然目前已经有许多城市推行了垃圾分类的工作,但是公众的参与度仍需要提高。社会消费者的垃圾分类参与度以及相应的回收者的参与度,决定了废弃资源的回收和利用能力。所以,需要鼓励更多的主体参与到垃圾回收工作中,以提升废弃资源再利用水平。生活垃圾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政策上需要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相关产业发展,更有效推动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
消费者应该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力量
循环经济显然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参与。推动循环经济也需要引导消费方式改变和转型。一方面,消费会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攀升,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转变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针对生产侧的循环经济只是问题的一面,只有消费者支持循环经济才能真正有效循环。那么,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我们如何促进消费者更好地参与循环经济?
一是提高消费者对循环经济的认知能力,加强循环经济意识教育和清洁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碳中和不同以往的碳减排目标,其顺利实现需要消费者积极参与,而消费者对循环经济的认知是消费者积极参与循环经济、转向节能低碳生活方式的基础。因此,需要培养消费者的认知能力,增强消费者对于政府推动循环经济目标的理解,并通过其他政策工具,促使消费者积极参与循环经济,进行更好的消费行为决策。并且,通过提高消费者对循环经济的认知能力可以增强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如为垃圾分类付费等),这可以缓解循环经济目标下成本上升带给商品市场的冲击,有利于巩固并扩大节能减排的效果。
二是政府的循环经济设计要兼顾消费侧。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未来中国的能源结构、产业发展规划等均面临着较大节能减排压力。如果忽略消费侧的循环经济潜力,只强调生产侧的循环经济,势必会给循环经济带来更大的成本,并且有可能抵消节能减排的成果。并且,生产侧减排终究不能覆盖全部的循环经济,其中不可避免的、难以替代的节能减排需要消费侧加以配合应对。因此,未来的政策设计需要加大对消费侧循环经济的关注,适时选择具有节能减排效率、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的政策措施。
循环经济助力碳中和
循环经济的理念强调经济发展过程要考虑生态承载力,要符合生态学的规律,实现资源利用过程的良性循环,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绿色、平衡、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减少碳排放水平的经济增长模式。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能够最大化物质资源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并且能够减少物质资源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能源部门、工业部门、农业部门以及居民部门等各个环节对发展循环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清洁能源的发展,工业部门的绿色制造以及再制造,农业部门的陆地植被固碳以及生物质能源发展,居民部门的生活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都将降低资源利用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水平。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循环经济的理念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相契合,尤其体现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循环经济提升了物质资源利用率以及利用周期,减少了资源利用总量在全生命周期下的碳排放水平。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既符合新时期“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能减少资源全生命周期内的隐含碳排放来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通过循环经济助力碳中和,消费者行为需要改变。与此同时,企业需要不断升级产品。碳中和背景下,如果低碳循环消费逐渐成为趋势,可以倒逼企业进行清洁和循环生产,从而促进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