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1 篇
13918 篇
478362 篇
16355 篇
11779 篇
3949 篇
6564 篇
1255 篇
75762 篇
38242 篇
12197 篇
1674 篇
2874 篇
3423 篇
642 篇
1242 篇
1980 篇
4930 篇
3896 篇
5520 篇
流动性分析手册,从货币信用框架开始说起-宏观点评
对于总量研究而言,理解并掌握流动性是一门基本功。从央行—商业银行体系出发,狭义流动性指银行持有的可灵活动用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源头是央行;广义流动性指企业/居民持有的现金或存款,是商业银行信用派生后的结果。对流动性的跟踪都可以从“量价”两个角度出发。狭义流动性的“量”是指超储率,可以通过简化央行资产负债表来理解超储率的变动。不过因为超储率仅能体现资金供给,政策框架从数量调控转向价格调控等,目前以DR007 为代表的资金利率能够更好的体现出狭义流动性市场的松紧状态。广义流动性则更看重量的指标,M1、M2、社融等指标为市场观察广义流动性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因为兼具信贷属性,票据利率则是观察信贷投放的重要高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