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以改革破题 成都乡村振兴加速

加工时间:2018-03-19 信息来源:CBN《第一财经日报》
关键词:成都;乡村振兴;
摘 要:
内 容:

春节以来,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迅速走红,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战旗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建设幸福美丽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产业发展为关键、现代治理为保障,走出了一条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不仅仅是战旗村,农科村、青杠树村、指路村……一大批“明星村"“改革村"在郫都区、在成都不断涌现。

成都一直走在全国农村改革的前列,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的突破。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1∶1,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城乡要素融合加快。

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在战旗村村口,新建的乡村十八坊正在做最后的扫尾工作,这片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出来后正开发招租。而旁边的香境也正在招商,那块地就是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后,全国第二宗、四川第一宗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地块。

当战旗村敲响了四川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第一槌"后,引资7000万元打造集酒店、文创、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特色“香境"商业街。战旗村成为明星村之后,这里的招商形势大好。

走在战旗村的居民区中间,让人难以区分这是农村还是城市,村民现在住的是类似别墅一样的房屋,生态宜居,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这里有幼儿园、老人日间照料点,供水厂、污水处理厂,还有商业街区。

实际上,战旗村位于郫都区比较偏远的村庄。战旗村支书高德敏向第一财经表示,2017年,村集体经济总资产达46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462万元。战旗村充分利用改革成果,盘活集体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战旗村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市场运作"思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以产权活带市场活,吸引资本下乡、人才进村、市场主体再造。

在完成土地确权之后,战旗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650多亩土地建成妈妈农庄。450亩薰衣草花海,1500万平方米太空蔬果、花卉立体种植观光大棚,近3000平方米以色列科技特色农业观赏,30多亩生态蔬菜种植,填补了四川花卉生态旅游空白,成为乡村生态旅游的新品牌。

此后,战旗村又抓住郫都区被列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3个试点县之一的历史机遇,对13.45亩村办企业闲置用地以49.5万元/亩公开挂牌入市,经多轮竞价,最终由四川迈高公司以52.5万元/亩的价格竞得,村集体获得价款收益706万元。

在此基础上,战旗村吸引社会资本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建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800余亩,集聚企业16家、吸纳就业1300多人,培育榕珍菌业、满江红等省市著名商标品牌3个。搭建“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引进“人人耘"网上种养、京东云创等项目入驻,催生了订单农业、众筹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

不仅如此,该村还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市民休闲公园、游客度假乐园,战旗第五季·妈妈农庄跻身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2017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3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2038元。

高德敏向第一财经表示,很多村集体并非没有资产,只要用好改革政策,就会产生收益。战旗村还将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部清理核资,并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界定,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并发放股权证,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负责运营。

改革盘活了闲置的资源,搅动了农村发展的源头活水。“对于我们来说,重点要做好`三块土地'文章。"郫都区委书记杨东升说,一块是农村承包地,鼓励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块是农村宅基地;一块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就地入市、调整入市、出让、租赁、作价入股和自主开发等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战旗村正是成都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改革,激发了广大农村的内生动力。

成都市农委提供的材料显示,成都承担着15项国家级改革任务试点和19项省级改革试点。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增160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村,全国、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部署推进会均在成都召开。

要素供给催生活力

在战旗村的经验中,解决了城乡资源要素融合问题。战旗村通过土地入市,吸引了人才、资本、先进经营理念下乡,引进的香境项目与已建成的第五季·妈妈农庄错位互补,形成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带动效应。

实际上,成都实施“农业+"系列行动,加快推动农业与工业、旅游、文创、康养、会展等产业跨界融合。都江堰田园综合体项目获全国首批试点。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400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327.7亿元、同比增长25.6%,11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建设加快推进,100个城市社区生鲜农产品电商配送示范点建设全面完成。

同时,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聚焦新产业新业态,全市新签约引进农业项目164个,其中5亿元以上特别重大项目24个;续建和新开工农业项目389个、完成投资282.17亿元;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7%。

成都确立“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结构,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动城市格局由“单极"向“双城"迈进、圈层发展向“多中心"支撑转变,构建“双核+功能区+特色镇(街区)+新型社区(林盘聚落)"四级城乡体系,重塑城乡空间形态和经济地理。

在推动城乡融合过程中,成都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引导人才、技术、土地、资本等要素向农村集聚。

创新人才要素供给,实施“蓉漂"计划,改革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绿卡体系,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建设,2017年引进农村技能人才1.2万人、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9142人。

创新技术要素供给,规划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两个平台",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建成省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市级15个,年推广农业科技项目200余项、新品种100个。

创新土地要素供给,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加快完善土地出让、租赁、入股和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激发土地要素活力,累计完成农村各类产权交易1.5万余宗、交易额763亿元。

创新资本要素供给,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2017年成都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达494.43亿元,同口径增长17.4%。搭建“农贷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健全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融资风险防控机制,2017年涉农贷款余额6014亿元,同比增长9.8%,农村产权抵押融资180.1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2017年社会资本参与实施农业项目389个,完成投资282.17亿元,其中重点项目43个,完成投资100.5亿元。

成都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成都实际、具有成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按计划,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成都将力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8∶1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5%。建成100个特色镇(街区)、1000个特色林盘聚落,新建天府绿道1500公里,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达80%、森林覆盖率达41%。

成都提出着力打造食品饮料、休闲旅游、农产品物流、农村电商和饲料加工等5个千亿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和总部型企业,发展2家过千亿、20家过百亿、50家过十亿的重点龙头企业,新培育10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首发上市。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