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6 篇
13911 篇
478135 篇
16323 篇
11773 篇
3946 篇
6549 篇
1254 篇
75685 篇
37984 篇
12188 篇
1670 篇
2871 篇
3423 篇
642 篇
1242 篇
1980 篇
4926 篇
3888 篇
5493 篇
影响大学生外卖消费的数据分析
一、引言
随着科技、经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外卖风"尤为盛行。与传统的就餐方式相比,外卖食品种类繁多,可以尝到各类美食,且口味丰富,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外卖解放了双手,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外卖逐渐成为了当下大部分年轻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两面性。外卖的卫生与否可以说是当下的热点话题,在享受方便美味外卖的同时,大家更加关注的是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因此调研在“外卖风"盛行的大背景下,从外卖的消费现状和家庭责任意识两方面展开,探讨家庭责任意识对外卖消费的影响[1]。
二、调研内容
(一)调研对象:部分地区大三、大四及实习大学生
(二)调研时间:2019年8月~2019年12月
(三)问卷预处理:问卷在线上线下两方进行随机发放,初步收回部分问卷信息结果,对其进行信度分析。信度系数值在0.6~0.7之间,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值为0.650,删选部分CITC值较低的题项,重新整理问卷,最终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值为0.725,说明内部一致性良好。继续发放问卷,将最终获取的数据运用到spss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四)样本数据:此次共发放了600份问卷,其中实际有效问卷5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7%。男生占44.76%,女生占55.24%。调查的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尽可能减少了抽样不均等的误差。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外卖消费数据分析
1.定外卖的阶段。从大学生定外卖的阶段来看,有62.86%的大学生在大一时就已经有了外卖的消费习惯,在大二、大三定外卖的人数占总样本的31.9%,其余的5.24%在其他时间段(其中高中就开始定外卖的占3.38%)。
2.定外卖的频率。从大学生定外卖的频率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出,很少定外卖和几乎不定外卖的人占总样本的68.10%,经常定外卖的占比为32.90%。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大多数学生从很早就开始定外卖,但定外卖的频率却并不高。到底是什么影响着定外卖的行为?我们对样本进行了随机面访,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认为外卖虽然方便快捷,但出于健康理念,在就餐问题上外卖并不是作为首要选择。
3.定外卖的原因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一般在少数情况下定外卖,例如,课间休息较短、身体不适、周末节假日懒得出门,复习周任务繁重等等。因为外卖方便快捷,同时价格优惠,可以短时间用来解决餐食问题。
(二)家庭责任意识数据分析
1.健康意识分析。当大学生被问到在特定的一些情形下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采取自己做饭的方式来解决。当在假期实践或实习工作中时,有60.48%的学生选择在食堂/餐饮中心就餐,只有17.14%的学生选择了定外卖的方式,选择自己做的有12.86%。可见现代大学生在自己忙碌的时候也没有仅靠方便快捷的外卖,却更多依赖健康卫生的食堂/餐饮中心,体现了大学生的健康意识。
2.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订外卖态度的交叉分析。父母在对待男女孩子的理念上是不一样的态度,这也是一种家庭(责任)意识的体现。父母对男生定外卖更多的是持无所谓的态度(44.68%),而对女生定外卖的则更多是持反对的态度(69.14%);有38.3%的父母赞成男生订外卖,而赞成女生订外卖的父母只有13.79%(见表1)。可见作为父母对男孩子的饮食习惯更注重,体现了女性比男性承担更多关注饮食的家庭责任。
表1 外卖态度表现
性别 | 父母赞成你订外卖吗? | ||
比例 | |||
态度 | |||
赞成 | 反对 | 无所谓 | |
男 | 38.3% | 17.02% | 44.68% |
女 | 13.79% | 69.14% | 17.07% |
3.性别与解决吃饭问题的差别分析。男生定外卖的情况普遍比女生多,在一个人单身独自生活且有条件做饭时,选择自己做饭的男生比女生少,男生选择定外卖、出去吃、蹭吃蹭喝的方式比女生占比要高。当父母外出时,男生有67.66%选择了定外卖,而女生只有18.97%,说明男生比女生更依赖父母来解决吃饭问题。当需要自己解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时的饮食问题时,有72.34%的女生选择自己下厨,男生有68.1%;而订外卖的女生有4.26%,男生有6.03%;选择一起出去吃的女生有19.15%,男生有21.55%(见表2);可见,父母在或不在对大学生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会有一定影响。
表2 父母外出与父母在家对比
性别 | 父母外出 | 与父母一起在家生活 | ||||||
比例 | 外卖 | 不吃主食,吃零食 | 自己做 | 蹭吃蹭喝 | 自己下厨 | 订外卖 | 一起出去吃 | 其他 |
解决方式 | ||||||||
男 | 27.66% | 6.38% | 55.32% | 10.64% | 68.1% | 6.03% | 21.55% | 4.32% |
女 | 18.97% | 15.52% | 61.21% | 4.31% | 72.34% | 4.26% | 19.15% | 4.25% |
4.餐食问题解决分析。在今后家庭生活中,如何解决餐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环节。67.14%的学生不能接受在家庭生活中,另一方频繁的订外卖来解决餐食问题。不接受自己的伴侣不做饭占总样本的72.38%。不赞同自己孩子选择用定外卖来解决吃饭问题的占总样本的74.8%。说明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大家都不愿意将外卖作为主要的餐食方式。有27.62%(相对较少)的大学生能接受自己的另一半不会做饭,但在伴侣不做饭的情况下,85.24%的人主要选择通过自己做饭来解决就餐问。由此可以看出,做饭是今后家庭生活中必备的技能。
四、总结与建议
(一)结论
1.虽然“外卖风"盛行,但随着外卖的消费人群增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食品安全问题广受社会关注,外卖消费的频率却停滞不前[2]。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无外乎是因为外卖的质量安全问题;父母对大学生的影响;固有的家庭责任意识等等。一些家长之所以会反对孩子定外卖,是因为他们经常在网上看到部分外卖商家被曝光采用不合格的加工食品材料,有些外卖商家甚至没有实体店,没有营业执照等等[3]。
2.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他们经过在大学前期的洗礼之后多数人并长时间用外卖来解决餐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就餐方式不断改变。数据显示,2017年网络餐饮市场在线成交规模突破2046亿元,增长23.1%[4]。外卖虽然影响了我们的饮食习惯,但传统的家庭责任观念依旧存在,大多数同学的父母家庭观念强,不想让外卖入侵自己和孩子的全部生活,当代大学生在家庭责任意识方面逐渐增强,说到底还是受到对外卖固有观念的影响。
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更多的人愿意亲自下厨,而不是定外卖。那些愿意自己动手做饭的同学认为做饭是一种生活中的调味品,不想让外卖入侵自己的全部生活,同时通过做饭来增加夫妻之间的感情交流、语言交流;促进家庭和睦。但多数学生慢慢并不觉得为爱人做饭是一种责任,他们认为外卖方便快捷,做饭在很多时候会浪费时间,这与我们传统的家庭责任观念大不相同,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责任意识正受到挑战。
(二)建议
1.对政府的建议:(1)食品安全局要监督好外卖商家的各种业务,对外卖的原材料产出到制作的全过程进行追踪及监督;(2)要与各类外卖App和平台要做好工作,整顿好秩序,鼓励外卖平台参与监管制度,发现不良商家要严惩,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卫生的外卖经营环境;(3)可以出台关于外卖的一些法例,让破坏餐饮行业秩序的商家规范自身行为。
2.对消费者的建议:(1)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外卖越来越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有时候定外卖不仅仅能解决吃饭问题,还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如超市的外卖、药店的外卖等等,接受外卖,正确对待外卖,不要过分依赖外卖;(2)时代在变化,外卖也在进步,消费者的观念也不能永远停滞不前,要学会适当的顺应,让可需的外卖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便利,创造出属于自己更多的可能。
3.对商家的建议:(1)让食品操作过程更加公开化、透明化,让消费者减少对食品安全卫生的忧虑,改变大众对外卖不良的观念;(2)商家需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不做昧良心的商家;(3)提供语音点单外卖,为那些不了解用手机App外卖复杂操作过程的群体提供便利,特别是上年纪的父母及长辈;(4)可以推出一些在家里操作麻烦,不宜自己做的菜品来吸引大众,可以为像父母那辈的推出养生系列的外卖;(5)扩大外卖方便快捷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推出主题外卖。如:宴会套餐外卖,情侣外卖,家庭套餐外卖,寝室外卖,宅男外卖等等;(6)可以开展外卖交友活动,在外卖的主页面设置一个论坛,让口味相同的消费者通过智能推荐可以成为“食友",从而分享外卖心得;(7)还可以举办外卖比赛,让每个商家的老顾客成为该门店的代表与其他外卖门店代表进行pk,从外卖的包装、口感、价格及服务等来进行演讲,同时既能为外卖商家宣传,又可以通过这样的比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