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患者药物治疗不足 礼来加入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新药竞争

加工时间:2019-07-11 信息来源:财新新闻选编
关键词:患者;药物治疗;礼来制药;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新药;
摘 要:
内 容:

     进口创新药瞄准中国风湿免疫市场。近日,礼来制药和因赛特医疗(Incyte Corporation)共同开发的口服类风湿关节炎新药巴瑞替尼片(Baricitinib,商品名艾乐明)在中国获批上市,成为礼来制药在中国上市的第一个风湿免疫类药物,也是继诺华司库奇尤单抗、强生乌司奴单抗、葛兰素史克贝利尤单抗之后,又一个进入中国的风湿免疫新药。

  巴瑞替尼是一种靶向合成小分子药物,于 2017 年在全球上市,本次在中国获批用于对一种或多种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成年患者,可以与甲氨蝶呤或其他非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使用。

  目前,该药物尚未在中国正式上市销售,礼来中国对财新记者表示,巴瑞替尼片预计在2019 年 10 月前正式在中国商业上市。

  类风湿关节炎(下称 RA)是风湿免疫疾病的一种,目前尚不可治愈,发病机制亦不明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下称《指南》)显示,RA全球发病率为0.5%-1%,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0.42%,总患病人数约500万。

  风湿免疫是全球新药研发的热门领域,新型 DMARDs药物陆续上市,患者用药选择增加。“尽管类风湿关节炎无法根治,但通过达标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随着巴瑞替尼片这类靶向合成小分子药物的研发上市,以及目前临床上正在使用的传统合成DMARDs和生物制剂DMARDs,能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越来越多。"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表示。

  风湿免疫药物市场也成为药企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市场调研机构EvaluatePharma发布名为《展望 2022 年全球处方药物市场》的报告预测,2022 年,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 545 亿美元,成为抗肿瘤药物、糖尿病药物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药物市场。

  随着政策变化和跨国药企战略转型,中国风湿免疫药物市场受到跨国药企重视。除礼来外,辉瑞、罗氏等均有DMARDs 药品上市销售。财新记者了解到,巴瑞替尼片在中国获批标志着礼来制药正式进入中国风湿免疫领域,该药物在中国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证正在开展三期临床,此外,礼来中国预计还将在中国推出另一款银屑病新药 Taltz,该药物为 2018 年国家药监局公布的 48 个首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之一。

药物治疗不足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疾病,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根据《指南》,患者在病程1-5年、5-10年、10-15年及15年以上的致残率分别为18.6%、43.5%、48.1%和61.3%。

  缺乏治疗药物是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面临的最大难题。在全球,传统合成DMARDs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一线药物,根据《指南》,首选药物为甲氨蝶呤,此外包括氟米特和柳氮黄吡啶。目前,甲氨蝶呤在欧美国家的平均使用率达83%,中国使用率仅为55.9%。

  曾小峰告诉财新记者,甲氨蝶呤是临床中比较有效的治疗药物,但有效率也仅在 50%左右,临床上还需要更多的药物。礼来中国则告诉财新记者,尽管有传统合成DMARDs、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 RA 治疗药物,但中国患者仍存在耐药等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因此更多的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对患者是有益的。

  上世纪90 年代起,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代表的抗风湿新药研发在全球兴起,主要包括生物制剂DMARDs和靶向合成DMARDs两类新药。

  礼来中国上市的巴瑞替尼片是一种酪氨酸蛋白激酶(JAK)1/2 抑制剂,属于靶向合成 DMARDs 。JAK酶分为 JAK1、JAK2、JAK3和 TYK2共4种,研究发现,与JAK相关的依赖性细胞因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相关,因此,JAK 抑制剂被可以治疗包括 RA 在内的多种炎症性疾病。

  一项纳入290名甲氨蝶呤治疗不佳活动期中重度RA患者的RA-BALANCE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显示,用药 12 周后达到主要终点,即按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达到20%的改善(ACR20),以及其他6项次要终点,该临床试验中包括 200 多例中国患者。

  目前,生物制剂和靶向合成 DMARDs 在中国属于二线用药。根据《指南》,经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应该使用一种传统合成DMARDs与一种生物制剂或靶向合成药物联合治疗。其中,靶向合成 DMARDs 目前仅指 JAK 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制剂DMARDs。

  药物缺乏造成中国患者治疗困难。曾小峰告诉财新记者,以往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很多是疑难杂症,没有很好的药物治疗,预后都不好,甚至可以导致残疾。礼来中国高级副总裁,跨生化及抗肿瘤产品事业部负责人王轶喆博士表示,中国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就诊、药物选择和效果评估方面都面临独有的挑战。

竞逐中国风湿免疫市场

  尽管中国市场曾面临缺药难题,全球风湿免疫市场已经成为快速增长点。以艾伯维研发的全球首个 TNF-α单抗修美乐(阿达木单抗)为例,该药物获批适应证达数十个,2012 年至今该药物长期占据全球药物销售榜首,2018 年销售额高达 199.36 亿美元,被业界称为“药王"。

  在生物制剂DMARDs领域,罗氏、安进、强生、百时美施贵宝、诺华等大型跨国药企均有相关药品上市。不过,由于生物类似药的出现,生物制剂 DMARDs 面临激烈竞争,美国FDA已经批准安进和勃林格殷格翰生产的2款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欧洲市场批准了 5 款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此外,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单抗等均有生物类似药上市。

  JAK 抑制剂这一靶向合成 DMARDs被认为是风湿免疫领域的下一个市场增长点。EvaluatePharma2019 年 6 月发布报告预测,JAK 抑制剂在2024年将占据整体市场的24%。

  目前全球共有3款人用JAK 抑制剂获批上市,巴瑞替尼外,还包括因赛特公司研发的鲁索利替尼(Ruxolitinib)、辉瑞研发的托法替尼(Tofacitinib)。

  与全球市场相反,中国风湿免疫市场此前并未被充分挖掘。以修美乐为例,该药物在中国仅获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三个适应证,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PDB 数据库显示,2017年中国重点医院阿达木单抗销售额仅约1800 万元。

  这使全球新药在中国市场找到机会。 JAK 抑制剂中,除巴瑞替尼外,辉瑞研发的托法替尼在2017年中国上市,用于甲氨蝶呤疗效不足或对其无法耐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外,银屑病领域,诺华和强生分别上市司库奇尤单抗和乌司奴单抗,GSK 则在近期上市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贝利尤单抗。

  不过,上述新药在中国仍然面临挑战。曾小峰对财新记者解释,费用是制约抗风湿新药临床使用的最主要因素。“目前中国上市的新药都已经在国外经过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疗效和安全性,不是说它的疗效不好,而是经济原因制约了广泛应用。

  财新记者了解到,目前尚未有类风湿关节炎新药被纳入国家医保支付范围。以修美乐为例,售价7800 元/40mg/0.8ml,患者年治疗费用约 20 万元。

  财新记者了解到,巴瑞替尼片定价目前尚未最终确定。礼来中国对财新记者表示,将考虑中国患者的购买力和可支付性,也计划在产品商业上市之后为患者提供支持项目,同时希望巴瑞替尼可以尽快纳入国家医保。

  同时,进口新药面临国产药企的竞争。国内企业中,恒瑞医药、海正、复宏汉霖等同样有风湿免疫领域药物在研。曾小峰告诉财新记者,目前并未看到国产药物与进口药物在效果和安全性上的差异,而国产药物相对进口药物价格低廉,临床使用甚至更为普及。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