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6 篇
13911 篇
478117 篇
16323 篇
11773 篇
3946 篇
6549 篇
1254 篇
75685 篇
37973 篇
12188 篇
1670 篇
2871 篇
3423 篇
641 篇
1242 篇
1980 篇
4925 篇
3888 篇
5493 篇
保定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使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外得以迅速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保定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当前装配式建筑在保定市推行所面临的瓶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策略,为推动保定市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制约因素,对策
一、保定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分析
2015年3月,保定市被河北省住建厅列入省级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保定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保定市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保政发[2015]22号)、《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保定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保政办函[2018]48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注重示范项目和企业培育,全市相继建设了近百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建成了河北建设集团绿色产业园区、河北合创两家国家级装配式产业基地和保定博鑫、河北钢山杭萧两家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逐步形成了装配式建筑配套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体系。通过政府补贴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激发农民对新型农村抗震节能房的建设热情,全力推进抗震节能房在农村落地生根。同时,利用媒体,开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技术方面的宣传活动,提高认可度。
二、保定市现阶段发展面临的瓶颈
目前,该市正在强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在促进建筑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建筑节能、环保,并陆续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发展仍面临以下制约因素:
(1)成本相对较高
装配式建筑在节约成本方面的确有优势,但由于目前整个产业不太成熟,造成开发投资成本较高,一方面是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价格较高;另一方面是相关人员的成本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施工人员也需要进行专业培训,这些都制约了装配式建筑发展。
(2)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大
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刚刚兴起,政府在短时间内很难确定出完善的管控措施,该市目前只是停留在指导性和纲要性方面,具有可实施和指导性的措施后续不足,来自金融、财政及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大,未从政策、制度、法律、经济手段等方面形成产业政策支持,更多的是依靠市场自发的力量推动,以上种种原因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3)联动机制有待完善
装配式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发改、财政、国土、规划、住建等多部门,单一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困难重重,急需健全市政府层面统筹协调全市各部门力量,形成协调联动,信息共享、齐抓共管、合作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此外,当前现行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将设计、生产、施工环节相互割裂,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要求,造成技术衔接空白,管理出现真空等问题,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的变革刻不容缓。
(4)技术体系不成熟
装配式建筑虽然具有建筑便利、建筑速度快的优势,但就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比如,相关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已出台,但在落实方面还存在不到位的问题,还有一些标准规范与实际建设存在脱节的问题等。
(5)技术人员储备不足
从行业管理人员到部品、构件生产、施工操作等各个环节,都缺少相应的技术人员,这是目前保定市以及河北省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一块短板,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大大影响了产业化住宅的建造质量,成为制约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6)示范项目建设还不多
装配式建筑的最终落脚点是项目建设,目前保定市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除白沟一个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外,其他均正在建设当中,尚无大量建设完成的项目。因此,其示范、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体现。
(7)社会公众认可度低
由于装配式建筑加大了企业的一次性投入成本,这使得建筑部品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降低,同时在开发商心目中对装配式建筑的认可度比较低,不愿意开发装配式住宅。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和优势含糊不清,大多对其采取保守态度,不愿意购入,造成装配式建筑发展受限。
三、未来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制约,提出以下对策,见图1所示。
图1 装配式发展对策研究
(1)降低成本的措施
一是通过标准化设计减少预制构件的差异性,促进构件的规模化生产,降低摊销成本。
二是以“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总承包机制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三是加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技术交流、宣贯培训和人员的学习教育,间接降低技术成本和人工成本。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弥补部分增量成本,提高市场对装配式建筑开发的积极性,扩大市场规模。
(2)完善政策标准体系
一是完善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土地保障政策,金融服务和税费支持政策,探索创新服务机制,鼓励和制定科研支持政策,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培养龙头企业。在积累实践经验和政策基础上,形成适应性较强的标准体系,并进行技术推广,建立统一的技术体系的建设,为后续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三是进一步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完善部品构件运输、吊装现场、生产过程的监管。
(3)建立完善监管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协作,形成“市级指导、县区主导、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装配式建筑工作新格局,并组建保定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市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技术把关和指导服务。
二是加强全过程监管。严格控制市场主体准入,推行一体化总承包模式,加强建设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提高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注重现场质量控制与工厂质量控制相结合。
三是推广信息技术。通过引入BIM技术、RFID技术等信息技术,搭建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对项目整个环节的管控,提高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效率,提升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
(4)加快技术体系建设
加快技术体系建设,形成预制构件的通用体系和专用体系以适应不同建造要求。通用体系的建立可提高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速度和准度,也方便施工企业理解设计意图,方便项目施工。专用体系的建立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建造要求,保证建筑质量。
(5)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一是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装配式建筑的基础研究,推动高校、研究所、建设单位、预制构件厂等主体对关键性问题和节点进行共同开发。
二是通过在高校设立针对性专业的形式开展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三是施工企业要尽快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对上岗员工定期培训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施工水平以及管理水平。
四是生产企业自身要提高深化设计和模拟验证的能力,来保证构件生产加工的准确性。
(6)加大示范项目建设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在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政府大楼、商场超市等示范项目的建设,加大技术成熟稳定的部品构件如叠合板、叠合梁、空调板、阳台板等的推广使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公众对装配式建筑的了解,最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发展。
(7)提高市场接受度
一是加大推广力度。建议政府应在项目推广、技术推广上增加投入,提高政府、企业、公众和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认知水平,一方面为政策制定提供项目实践基础;另一方面为企业和市场需求转变提供信心,从而促进市场培育,再者可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培训技术和从业人员,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宣传和研究,提高市场接受程度。提高市场接受程度的核心在于提高公众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水平,需要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各类宣传活动。
四、结论
为促进装配式建筑的高质量发展,为装配式建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结合上文研究结果,今后保定市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建设。分别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区县主管领导牵头的两级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市级指导、县区主导、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装配式建筑工作新格局,全面指导保定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推进工作;组建保定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市住宅装配式建筑的的技术把关和指导服务。
二是因地制宜不断完善保定市装配式建筑政策和监管体系。研究制定土地保障、金融服务、税费、科研等支持,创新服务机制,严格控制市场主体准入机制、推行一体化总承包模式、加强建设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提高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尤其是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
三是以保定市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定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目标和任务。根据保定市的实际情况,从时间范畴、项目类型和行政区域上分析,分阶段、分类型、分区域制定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21-2022年为普及应用期:在全市全面普及装配式建筑,全市保障性住房的100%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其他建筑项目20%采用装配式建筑,其中可在市中心城区其他建筑项目30%以上采用装配式建筑,在保定市其余城镇中其他建筑项目25%以上采用装配式建筑,其中保北、平原地区等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城镇中其他建筑项目30%采用装配式建筑,保南、平原地区等经济实力一般的地区城镇中其他建筑项目25%采用装配式建筑,西部山区地区等经济实力较弱的地区城镇中其他建筑项目20%采用装配式建筑。
四是明确分工和职能,加强监督管理,落实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要求。在项目审批、规划条件(选址)、土地供应、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和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城乡规划部门、国土资源部门、财政部门、住建部门、设计、审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立足本职工作,加强监督管理。
五是以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为基础,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开展多层次的装配式建筑知识培训,具体如下:对行业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培训;加强对开发、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构件生产制作与验收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队伍;依托试点、示范工程,对从事混凝土构件生产、连接灌浆施工等一线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实现持证上岗,引导农民工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同步转型为产业工人。
六是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宣传机制,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示范项目,提升社会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度;编写装配式建筑知识手册,组织观摩会和工作会议,总结推广经验;建设装配式建筑现代化体验馆,展示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技术和产品。
参考文献:
[1]陈煌鑫.《福建省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工程学院,2018.
[2]刘阳.《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