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2022医改政策展望: 稳字当头,以新求变

加工时间:2021-12-16 信息来源:CBN《第一财经日报》
关键词:医改政策;经济发展;
摘 要:
内 容: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医疗、医保改革主管部门均第一时间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的卫生政策、医保政策从属于社会政策而非产业政策。然而,回顾新医改十年历程,上述政策对卫生事业、健康产业有较强的政策溢出效应。

首先,医改政策有助于扩大公共部门投资与公私合作机遇。社会政策旨在兜住民生底线,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供机遇。2022年是“十四五"时期的改革深化之年,预计国民健康领域有关“十四五"规划将印发实施,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将提速。此外,国家发改委将全面开展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笔者认为,与“十三五"时期相比,上述工程具备更多开展公私合作、院企合作的空间,并被赋予医教研协同、产学研转化的更高政策目标。

其次,医改政策有助于提高医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长期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大而不强,大型影像设备、罕见病原研药等领域仍主要依赖进口。其中一大原因是,在低集中度的市场内,缺乏独家专利技术、显著临床优势的大量产品为抢占医院端渠道,不惜大打价格战,或支付高额市场费用,以至于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且违法违规“带金销售"盛行。国家医保局对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生物制品实施带量集采以来,为避免仿制药、低端器械“被集采",大型医药企业纷纷将创新研发从“高配"转为“标配",研发投入连年攀升;且真正“以价换量"降低了各类医药产品进地方、进医院的渠道费用,制度性交易成本显著下降。

再者,医改政策有助于催生IT与BT的跨界创新。21世纪既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也是数据智能的世纪。今年,中央高层高度重视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明年预计将有新的精神心理服务体系文件印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精神专科医疗体系相叠加、相衔接,将虚拟现实(VR)技术应用于认知治疗结合并催生千亿级“数字疗法"产业。随着国家医保局在2022~2024年实施DRG/DIP等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将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AI)应用于医院精细化管理领域并催生“精益医院"“智慧医院"垂直赛道的广阔前景。

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市场规模高达8万亿多元,健康制造业也有万亿级市场,均为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地方支柱产业。要想保证这一产业引擎不熄火,迫切需要各方搁置纷争,凝聚共识,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健康产业界信心。为此,笔者建议:

其一,严防医改政策协调不力导致部门间“政策打架"或“三不管"地带,导致市场主体求助无门或重复准入。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越来越多的政策涉及3个以上主管部门,比如:创新药械上市、医院、医保“三准入"的证据标准统一问题,带量集采中标品种的临床保供、保质问题。对于重大事项,需要及时提交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健康中国推进委员会等部际协调机制审议,并由更高层决策;对于一般性事项,必须在国家“三定"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部门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确保各部门高效协同、监督制衡。

其二,严防控费导向、创新导向的存量改革政策产生“骨牌效应",一些微观的技术性政策带来中观的产业后果、宏观的政治后果。不能让严厉“控费"政策无意间放大了风险处置的行政成本和社会总成本,不能让激进“创新"政策无意间误伤了微创新、慢创新的“友军"。建议关口前移开展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处置工作,避免医改政策带来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如抗肿瘤药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或导致市场主体大规模缺血(如“一刀切"要求所有医保定点药店与公立医院统一支付标准)。

其三,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增强产业界获得感。社会治理通常需要政府主导、社会配合,而经济治理更强调平等协商、多元参与、信息公开、柔性规则。更何况,区域医联体、国家带量集采等成效显著的政策本身就是政府牵头、市场/社会主导的改革,政府在当好规则制定者和权利救济者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放手让不同医保经办机构、公立医院、医药企业之间自愿、自主、自由订立契约,并向社会及时澄清一些对医药企业、社会办医、互联网资本进行妖魔化言论。此外,有关主管部门可通过“公开接待日"“公议民评"等机制更多倾听企业家心声,尽量满足产业界的合法诉求,增强政策的透明性、可预期性、可参与性。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