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气温约束;新能源汽车;广义双重差分法;投射偏差;注意力
摘 要: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迅速扩张,但与内燃机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仍然相对较低。特别是在极端温度环境下,新能源汽车面临充电缓慢、续航里程大幅降低和安全性差等挑战,严重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本文利用城市层面的季度数据,首次考察了2010-2020年期间气温波动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气温变化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气温的变化,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过高和过低的气温均降低了新能源汽车消费,但低温的负面影响更大。本文的估计表明,当交易前的气温偏离新能源汽车的最佳气温(16.60 °C)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概率会降低。在16.60℃的基础上,每增加1℃和降低1℃,新能源汽车的将分别减少1881和5302台(分别占新能源汽车企业收入的4.821亿元和1358.3亿元)。气温处于14 °C—18 °C之间时,温度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积极影响最大(最适宜的范围),增幅为55.6%。相较于这一适宜温度范围,气温低于6 °C时,温度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消极影响最大,降幅为136.6%。心理机制的结果显示,投射偏差机制表明,非典型天气条件下,二手新能源汽车库存增加,显示出消费者对气温变化的反应。而注意力机制显示,消费者在气温极端时更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而在适宜气温时则更关注低碳和外观特征。两种机制均表明气温偏离最佳范围会减少新能源汽车消费,但其影响路径不同,投射偏差主要在绝对天气好的时候增加购买,而注意力效应在天气异常恶劣时提高购买意愿。本文将外部气候条件的潜在影响纳入实证分析框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微观证据,而且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周围自然环境的潜在影响纳入商业决策。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