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4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华为云 上半年收入增长七倍
经常说自己最不会打广告的华为也在机场为“华为云"业务做起了广告。
和阿里自称是“市场占有率超过第二到第五名总和"的数据转型专家不同的是,华为显现了自己“理工男"的一面,说自己“有技术,有未来,值得信赖"。
一个张扬,一个内敛,在过去一年的云市场上,双方的“碰撞"并不是一个广告牌这么简单。
作为云市场的后来者,华为在云计算领域的“野心"并不小。根据官方的说法,希望2020年华为IT产业(云计算)将为华为贡献超过100亿美元。为此,在去年华为云BU迁移至华为集团下,成为一层组织,这被外界视为华为正在对互联网厂商引领的云计算市场实行赶超战略。
据记者了解,华为云业务在上半年的收入同比增长了七倍,而有记者在“华为云中国行"上提问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如何看待这一年的发展速度时,郑叶来反问道:“你们对华为云有信心吗?"
还没有等到现场的记者回答,他便说,“财务数据我们从来不关注,如果华为是看重财务数字的公司,那就`完蛋'了,而盯着竞争对手也容易动作变形。"
云市场的“追赶者"
“不要看广告语这么简单,团队折腾了两个多月,当初他们建议放一些案例和客户,我都给否了,整太复杂干吗?还不如用文字直白地告诉别人华为云是做什么的,怎么做。"郑叶来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记者如是说。
作为云市场的“后来者",华为的一举一动都颇受业内外关注。虽然起步时与阿里的差距比较远,但这一年,即便是竞争对手,也不得不承认华为“追得很凶"。比如,从来不做广告的华为也开始“遵循行业规则",做起推广来。
虽然华为官方没有直接回应过“赶超阿里"的计划,但在过往的采访中,郑叶来一直向记者强调的是,从来不会去看竞争者,而是将自身业务做到极致。他认为,华为在云上跟互联网公司有着本质的不一样。“互联网公司数据变现是一个商业模式设计的一个出发点,我们从来都不是,我们所有的商业逻辑是技术变现,为用户带来价值。"郑叶来对记者说。
但这并不代表和对手之间没有“碰撞"。
5月22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财政部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第五百七十号)显示,阿里云投诉华为软件涉嫌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官方给出的结论是“经审查取证,认为投诉缺乏事实依据,驳回投诉"。
事件起因是2017年底政府公有云采购项目。2017年底,国税总局认公开招标的形式采购周期为三年的公有云服务。经过角逐,华为以1050万元拿下该项目,但阿里云提起了诉讼,诉讼事项为,华为软件涉嫌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
但经过相关机构依法调查发现,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华为软件存在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的行为。
郑叶来对记者表示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事,不太了解。“但华为的商业逻辑就是为客户解决问题,然后反推组织流程。公有云市场的成功是华为面向未来战略的基石,一旦目标确定,就不会再犹豫。"郑叶来对记者说。
AI“娱乐化"
“优势挡不住趋势,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要积极拥抱变化。我们今天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我们一定是进步最快的。"郑叶来在回顾过去一年华为云的进展时表示,华为云一直坚守边界,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与客户一起成长,赢得未来。郑叶来还表示,华为云致力于普惠AI,让人工智能高而不贵,打造“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人工智能平台,并推出EI智能体。
但在随后的采访环节,他坦言现在国内的AI过于“娱乐化和泡沫化"。
“不是刷个脸就是AI了。"他表示,AI的核心是两点:一是解决企业的应用问题,需要与具体的问题相结合;二是经济成本效率,通过软件硬件创新,让人工智能的经济成本效率最高。
“举个例子,我们在龙岗坂田的基地,1.04平方公里那里面有几万人,基本都是开车的。我那里的一个路口开到公司停车库需要20分钟,我自己都受不了,最近发现优化后不怎么塞车了。我们做到的是什么,不只是基于历史统计的近周期优化,还有实时感知的信号灯的变化,同时做到区域协同的实时感知优化,并且能基于现实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演进。"郑叶来说这些用词虽然有些拗口,但确实是华为云EI智能体在做的东西。
华为云EI智能体是华为为解决细分场景而面向各行业推出的智能解决方案。郑叶来认为,AI技术是通用无差别的,智能世界的各个行业要实现真正的智能,需要把AI技术与行业做有机结合,在数字世界中把各个场景下的智能体打造出来。
“随着全球互联网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面向企业级用户,AI早已经不是独立的产品。"郑叶来强调,对企业用户而言,AI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生产力。AI未来将越来越多地为企业提供多样化场景化的服务能力,可以说AI正在悄然地改变每一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