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就业紧缩带来“学历通胀",该完善职业教育了

加工时间:2019-04-17 信息来源:财新新闻选编
关键词:就业;学历;职业教育;
摘 要:
内 容:

临近毕业季,“就业寒冬"是否已经过去?日前,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首席执行官斯塔夫罗斯·伊恩努卡(Stavros N. Yiannouka)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从欧洲学生的就业困惑说起,谈了谈该如何完善职业教育和学徒制,以更好地衔接教育和工作。

  “有一些学术型大学,既无法培养纯知识领域的高素质毕业生,也没有培养出高技能和训练有素的劳动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找不到工作。"斯塔夫罗斯·伊恩努卡提到一项关于就业的调查。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市场研究集团(Ipsos)曾受WISE和法国就业网站JobTeaser委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半数的18至25岁欧洲年轻人相信,正规教育系统能帮助他们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变化。

  不仅如此,从业人员供给和岗位需求不匹配,“就业难"和“招工荒"并行,也并非中国独有现象。“这在欧洲已经持续了超过十年,甚至更久。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欧洲劳动力市场的僵化,行业工会非常严格地控制着劳动力市场,这对企业的招工意愿产生了影响。" 伊恩努卡提到,“另一个原因是,人们选择去学习的内容,对于有招工需求的工作种类并不是最理想的"。

  “学历通胀"是这种不匹配带来的后果。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拥有本科学历,毕业生的供给超过某一类工作的需求,这些工作便以学历的形式出现价格上涨。

  “在欧洲,十年前、十五年前只需要学士学位的工作,现在需要硕士学位。那些曾经只需要硕士学位的工作,现在需要博士学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选择学历更好的候选人,即使这份工作不需要这份学历。"伊恩努卡表示。

  斯塔夫罗斯·伊恩努卡担心,不论是在中国还是欧洲,高等教育似乎无法完全满足当下以及未来年轻人对职业发展的需求。而在他看来,问题关键是改善教育供给结构,完善职业教育和学徒制。

  “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多样化的教育领域。好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主要致力于研究,以学术为导向,但期望每个人接受这样的教育是不现实的。我们也需要一种中级教育机构,更专注于培训劳动力,传授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伊恩努卡说。

  在当下,完善职业教育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热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全国“两会"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2019年高职院校将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中国的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高职和中职以就业为导向,其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以应用为导向的劳动者。现代学徒制基于校企合作,通过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加强其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训练。

  自高中阶段起,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希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培养的学生数量可以平分秋色。自2008年起,教育部每年下发的《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2012年后为《关于做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都有“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表述,据2011年文件定义,“大体相当"的底线为中职占招生总人数的45%。至2017年,全国仅对中职教育的经费总投入就达到2319亿元,占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的34.94%。然而,这最终并没能改变中职生源下滑的趋势。

  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面临民众认可度低的挑战。中职近年来的发展尤其不乐观,中职学校数量、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自2010年以来持续缩减,与政策目标渐行渐远。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对财新记者表示,这与“唯学历"的评价体系、普通教育更受重视相关。(参见“应对“就业难"扩招百万人 高职院校受重视|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经济学教授罗斯高(Scott Rozelle)曾主张放弃发展中职的思路,加大农村地区的普高投入。他认为,职业教育的职责,并不是为特定的工作培养特定的技术工人,而是要让学生“在充满变数的未来能获得成功",因此“学会学习",要比学习单一的技巧、然后去从事一份不久后就有可能会消失的职业重要得多。

  从国际经验来看,德国和瑞士有很强的职业教育和学徒制传统,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两种系统并行运作。瑞士教育专家,苏黎世大学教授乌席·巴克斯-盖勒讷Uschi Backes-Gellner此前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70%的瑞士人会进入职业教育机构学习,职高毕业是社会主流。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方式的一种,偏重学术的高等教育是另一种,它们只是形式不同,并无高下之分。"她说。(参见“苏黎世大学教授:职业教育是瑞士主流")

  同时,职业教育并不意味着与学术完全分离。德国职教体系的学生,并非单纯学习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而是需要花费近八成的时间学习数学、科学、语言等综合性知识。

  如何转变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消极看法?伊恩努卡从提升职业教育院校素质的角度建议,作为就业导向的教育机构,其素质提升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支持,教育系统和产业之间持续的对话不可缺。而设计一个完善的职业培训方案,需要的不仅仅是企业单独的参与,需要全行业共同行动。

  “其实设计一个好的职业培训系统是相当昂贵的。如果你是唯一一家这样做的公司,你会说为什么我要投资建立学徒系统而其他的企业并没有类似投入。当整个行业采用一个共同的方法来设计职业教育或者学徒制度时,就会输出更完善的方案,来反应整个行业所有参与者的需求。" 伊恩努卡说。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