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推动生态修复 守护湖水清清

加工时间:2023-09-05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关键词:生态修复;
摘 要:
内 容:

  初秋,湖北武汉东湖听涛景区内,湖水澄澈,茂林修竹倒映其中。游人悠闲漫步,水鸟嬉戏觅食。

  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修复首席专家康玉辉却没有欣赏这如画的景色。他缘湖而行,目光聚焦在别有洞天的水下世界。蒲扇似的金鱼藻、羽毛状的狐尾藻、长条形的苦草……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鱼群在其间自在穿行,不时惊出隐身于此的河虾。

  康玉辉一年有300多天在外面跑。在同事和熟悉他的湖泊沿岸居民眼中,40多岁的他更像一名农民:皮肤黝黑,双手粗糙,总穿着一双沾满泥土的鞋。只不过,康玉辉不在地里种粮,也不在山上植树,而是种了一片片“水下森林”,助力改善湖泊水生态。

  湖北被誉为“千湖之省”。2012年,康玉辉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毕业,来到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关注退化湖泊生态修复。

  刚到湖北时,康玉辉几乎每天都去野外调研。他跑遍了武汉周边大大小小的湖泊,留下了丰富的影像记录资料;他还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模拟实验,最终提出了技术方案。

  2013年,康玉辉将这个方案用在武汉内沙湖的治理上。“水生植物必须能长期在水下存活,才能起到湖泊生态恢复的效果。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找到既能越冬又不会浮出水面影响水底光照的水草。”康玉辉说。为寻找合适的水草,他查阅了大量的水生植物文献;还从湖北一路南下,向渔民和水产养殖户求教。

  半年后,康玉辉终于在广西珠江流域找到了符合要求的水草种苗——密齿苦草。“当时正是冬天,我将这些种苗带回湖北,用桶繁育之后,再一丛丛地种到湖里。”康玉辉说,为了保证物种多样性,他还种植了其他类型的水草。

  经过外源截污、生态调查、鱼类调控和底质原位改善、水生植被构建、生态养护等5个环节,康玉辉和团队在内沙湖种下了100多亩水生植物。3个月后,内沙湖的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Ⅳ类,现在稳定保持在Ⅱ类。

  2019年,康玉辉接到了治理东湖部分水域的任务,他想继续沿用成功的模式,可对东湖开展生态调查后,康玉辉发现难度不小。“东湖有很多子湖,互通互联,各子湖水质不同。加上东湖风浪较大,容易扰动水体,影响水草存活。”

  那段时间,康玉辉一有时间就骑上自行车绕着东湖实地调研。有次,康玉辉骑自行车时,由于注意力专注在湖面,不慎连人带车从桥面坠落。第二天,康玉辉在家休息了一上午,下午就又投入工作中。

  经过研究,康玉辉和团队决定通过生态围隔和生物网膜消减风浪,并请东湖风景区协调暂停经营船只的活动,消减行船对湖泊底质的扰动。再结合鱼类调控和水生植被构建,在东湖成功实施了水生态恢复方案。1个月后,水质显著提升。目前,种有“水下森林”的东湖水域,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

  治理东湖的过程,康玉辉记忆深刻。“当时东湖的水底淤泥很多,我们在水里清淤时,基本上是爬着走。”康玉辉说,湖底的玻璃碎片、钉子等常常刮伤、刺伤团队成员。康玉辉的腿上留下了很多伤疤。

  近些年,康玉辉在长江沿岸各类湖泊里勘察、采样,又把“水下森林”种到了武汉南湖、金银湖及江西、浙江等地的多个湖泊。“我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的湖泊恢复清澈。”康玉辉说。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