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05-15]
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系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不断提升信息系统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信息系统安全中存在的问题颇多,如信息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自然灾害、人为攻击等,直接影响着信息系统的安全。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对策,预防安全风险。本文以产业大数据平台系统安全体系设计为对象,提出了系统安全设计策略与措施,为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设计参考。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05-15]
文章对自组网通信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探讨了自组网通信技术在应急救援领域中的应用要点,以期可以给行业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05-15]
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立法,《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年多以来,在健全法治保障体系、依法强化监督检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法治建设的内在驱动与未来技术的迭代升级相互交织,《网络安全法》的实施需直面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在发挥条文威力的同时主动求变,强化立法系统性和前瞻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05-15]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软件系统的质量会对软件系统运行产生直接性影响。但是就目前而言,因为软件开发及应用中对用户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协调不足,再加上技术、管理相对落后,所以软件质量无法充分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为了充分发挥软件系统的作用,需要针对软件质量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科学高效的应对措施。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05-15]
在商用5G逐渐普及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的通信网络都实现了5G升级,并带动了社会生活与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与此同时,随着5G时代万物互联的到来,云计算平台、移动无线通信网络与互联网共同构成了云计算核心架构,在未来的5G网络环境中,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将会在云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提升信息交换与资源调配效率,提升无线网络通信效果。文章对5G网络时代的云计算发展与运用展开了探讨。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05-15]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融合创新形成的新型城市形态和发展路径。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相关研究也成为学术领域的重要主题。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应提供有效政策支持,因地制宜采取合适路径,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做好评价体系和指标设计,保障智慧城市安全。本文主要从智慧城市概念、建设路径、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等四个方面,系统梳理和评述10年来的研究进展。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05-15]
数字孪生园区是园区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新模式,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孪生使能技术创新应用,数字孪生园区建设备受关注。相关部门、地方和企业围绕技术创新、数据融合、中枢建设、场景拓展、产业生态、运营模式等积极探索,推动数字孪生园区建设加速进入规模化落地攻坚期。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05-15]
本研究利用全球国际专利数据和各经济体知识产权进出口使用费数据对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指标、自主度指标和国际化指标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相关结果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20多年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主要经济体间相对自主度的变化。
[综合] [2023-05-15]
202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报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5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47亿元,同比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5475亿元,同比增长5.4%。一季度是经济运行开局的关键时段,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发展将进入新的轨道。能否延续此前的发展趋势,各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何正负面的变化,成为经济研究中的重点。在各行业的发展预期方面,本月延续上月分析中的判断,即各产业恢复速度有快有慢,经济运行的复苏与再磨合过程仍在持续,预计至二季度末才能使各行业恢复平稳发展态势。目前复苏较快的有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餐饮行业等。虽然本季与全年增长5%左右的目标存在距离,但应当认识到经济体发展的加速需要过程,对我国这样的超大型经济体更是如此。在上季度只有3%增速的背景下,本季度提升至4.5%水平已经不易,叠加部分经济主体此前受到的资产负债表冲击仍需修复,经济复苏过程料将逐步加速。
[汽车制造业] [2023-04-23]
在“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得益于完善的政策体系推动和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10%,也就是说我国汽车增量中新能源化的比例已经超过10%,预计到2025年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