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04-11]
1 月 29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加强前瞻谋划部署。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引导地方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发挥前沿技术增量器作用,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力。
[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04-11]
3 月 5 日上午 9 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强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强 5 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04-11]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氢能开发利用技术为重点方向,包括基于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离网、可中断负荷)大规模制氢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工业副产氢高效提纯技术,经济安全高效的氢能储运技术,氢燃料电池开发及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技术等。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 [2024-04-11]
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近年来,能源行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从能源结构看,非化石能源加快成为供给增量主体。2023 年新增能源生产总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 40%,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加速低碳化发展。二是从产业体系看,绿色低碳技术加快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为全球贡献了 7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 60%的风电装备。能源产业链绿色 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从终端用能看,多元化供给消费体系加快形成。全面供应国六 B 标准车用汽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 76%,全国建成充电基础设施约 860 万台,达到 2020 年的 5 倍以上,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十四五”每年提高约 1 个百分点。
[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04-11]
中共中央政治局 2 月 29 日下午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汽车制造业] [2024-03-14]
从新中国建立之初,汽车工业就受到最高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49 年 12 月,毛 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时期,曾被安排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他对随行人员明确表示“我 们也要有这样的工厂”。而彼时苏联领导人也同样建议中国尽早发展汽车工业,据回忆,斯大林曾对毛泽东主席称“汽车厂代表现代机械工业的最高水平,你们 建一个汽车厂,就可以带动整个机械工业和钢铁、化工、建筑等行业向前发展。” 就此,中国与苏联方面敲定援建中国大型汽车厂的相关内容。
[汽车制造业] [2024-02-26]
特斯拉CyberTruck和理想MEGA在外观造型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但两者均呈现单厢化、极简的设计趋向:1)视觉上A柱从顶端延伸至车头前端,呈现单厢化设计;2)前灯线条化、抽象化,与车身融为一体:3)整车线面极致简约,抽象化、几何化增强“未来感”。相比于奔驰GLS、宝马X1两款传统SUV,尺寸分别对应的高合Hiphi X和埃安Y的A柱更加前倾,A柱底部更加靠前,呈现“单厢化”风格。单厢化在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型上应用,或成为未来电动车外观造型设计的重要演变方向。
[金属制品业] [2024-02-05]
本篇报告从电机发展历史与工作原理出发,阐述了轴向电机相较于传统径向电机在性能等方面的优势。随着“双碳”政策的逐步推进,电机轻量化、高功率密度等需求趋势将拉动轴向电机行业的发展。在未来的绿色交通乃至机器人板块,轴向电机或部分取代径向电机,成为主要的驱动装置组件之一。
[金融业,汽车制造业,综合] [2024-01-31]
定义: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新技术与产业的外延: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中,注重与新-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机接口、卫星互联网、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创新结合。
[汽车制造业] [2024-01-31]
23年中国乘用车销量2606万辆,同比增长10.6%。总销量创历史新高,新能源产销量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出口全球第一。预计24年乘用车行业增速3%-5%,主要增量来自于出口与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