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5415 篇 当前为第 508 页 共 542

所属行业:建筑业

  • 5071.偏高岭土-矿渣基地聚合物缓凝剂的性能研究

    [建筑业] [2014-05-15]

    以自主研发的缓凝剂BCH对偏高岭土-矿渣基地聚合物浆体凝结时间进行调节;利用反应热分析、化学结合水量测定和微观形貌观察等方法对BCH的缓凝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缓凝剂BCH能有效延缓地聚合物浆体的反应速率,且对其硬化体抗压强度有一定增强作用.当BCH掺量为5.0%(质量分数)时,缓凝效果最佳,地聚合物浆体20℃和80℃的初凝时间分别比未掺BCH的增加了20.4倍和13.7倍;80℃养护3d和28 d的地聚合物硬化体抗压强度分别比未掺BCH的提高了12.28%和5.80%;在20℃和50℃下碱激发反应放热峰出现时间较未掺BCH的明显延迟,放热峰强度显著降低;80℃时碱激发反应主要发生在4.0~6.0 h时间段,较未掺BCH的反应时间段(0.2~1.0 h)滞后;80℃碱激发反应1.0h后,反应产物浆体不凝结,产物颗粒表面覆盖黏附物,而未掺BCH的碱激发反应产物为连续致密的硬化体.
    关键词:地聚合物;凝结时间;缓凝剂;反应热
  • 5072.原位合成SAR表层处理混凝土的抗碳化性

    [建筑业] [2014-05-15]

    采用含有引发剂、交联剂的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单体溶液浸渍混凝土表层,通过红外辐射引发原位合成吸水性树脂(SAR)对该表层进行处理,并与斥水型有机硅防水剂(AAS)表层处理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对比;通过不同碳化时间下的平均碳化深度和碳化层内Ca(OH)2,CaCO3的XRD特征峰变化规律表征了混凝土SAR表层处理前后的抗碳化能力;通过SEM分析了SAR改善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的机理.
    关键词:混凝土;碳化;吸水性树脂(SAR);原位合成高吸水性树脂
  • 5073.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层耐湿热性能的理论分析与机理研究

    [建筑业] [2014-05-15]

    为考察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层的湿热老化机理及在湿热环境下防火涂层防火隔热性能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规律,对隔热性能试验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和总结,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和炭化层结构的扫描电镜对U型、A型这2种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进行了湿热老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发生老化是由于涂层内的亲水性物质向涂层表面迁移和析出;U型、A型这2种涂层的等效导热系数随老化时间延长总体上均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且增幅与涂料的基体树脂和阻燃体系的组分有关;经过42次湿热老化循环后,U型涂层等效导热系数增加了50%以上,A型涂层等效导热系数的增幅超过了100%,而厚度不同的A型涂层其等效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有所区别.
    关键词: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层;湿热老化;隔热性能;等效导热系数
  • 5074.酰胺类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

    [建筑业] [2014-05-15]

    探讨了酰胺类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工艺,设计采用聚醚胺(PN-220)和聚丙烯酸(PAA)为共聚单体,直接聚合制得减水剂.通过试验,就PAA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体比例、聚合温度和时间对砂浆减水率、流动度保持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合成工艺.就采用最佳工艺所合成的产品,与当前普遍生产使用的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合成的产品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前者是一种保坍性能优异的聚羧酸系减水剂,适用于坍落度保持性要求很高的混凝土.
    关键词:酰胺类聚羧酸系减水剂;聚合;性能
  • 5075.沥青路面多尺度结构的荷载响应分析

    [建筑业] [2014-05-15]

    为了从材料细观结构角度研究沥青路面结构的荷载响应,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模型,并进行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层应力和应变的计算,通过与经典路面响应程序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路面结构离散元模型和离散元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以验证过的路面结构模型为基础,采用较小的细观尺度描述了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底部位置处粗集料、沥青砂浆和空隙的分布和体积大小,从而建立了路面结构的多尺度模型,并计算了荷载作用下多尺度模型的响应.结果表明,荷载引起的路面结构应力和应变在沥青混凝土内呈现显著的不均匀分布特征;粗集料与砂浆接触处的应力明显高于沥青砂浆内部的应力,两者的比值随着沥青砂浆模量的降低而增大;考虑材料细观结构后,粗集料与砂浆接触处的荷载响应明显高于宏观路面结构响应,而沥青砂浆内部的荷载应力小于不考虑细观结构时的宏观路面结构应力.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多尺度;离散元方法;细观结构
  • 5076.工程水泥基材料裂缝分布及自愈合后力学性能

    [建筑业] [2014-05-15]

    在0.3%,0.5%,1.0%,2.0%预加拉伸应变破坏下,进行了2种配比、不同龄期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裂缝分布、干湿循环自愈合后力学性能的恢复及不同物相的纳米压痕测试.结果表明:ECC具有很多有利于裂缝自愈合行为的特性,其裂缝宽度大都在30μm以下,自愈合后,其最终强度及拉伸应变能力均能达到甚至超过对比试件,裂缝自愈合产物的弹性模量约为34.8 GPa,硬度约为1.6 GPa,刚度约为0.1 mN/nm.
    关键词:水泥基复合材料;自愈合;裂缝分布;纳米压痕
  • 5077.钢筋混凝土的银电极阳极氧化除氯

    [建筑业] [2014-05-15]

    混凝土孔溶液中存在的超临界氯离子含量的氯化物会加速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为此提出了银电极阳极氧化除氯方法.结果表明,经过银电极阳极氧化除氧后,混凝土孔溶液中氯离子含量降低,钢筋极化电阻(Rp)提高,混凝土电阻(Rc)、钢筋钝化膜电阻(Rf)、钢筋钝化膜电容(Cf)及钢筋混凝土扩散阻抗系数(σ)得到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中钢筋的抗锈蚀性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阳极;除氯;电阻;电容;扩散阻抗系数
  • 5078.恶劣环境区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

    [建筑业] [2014-05-15]

    在对原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基础上,对C30机制砂混凝土开展了高温和冻融循环试验.对比研究了冻融循环、冻融循环后酸侵蚀和碱侵蚀3种情况下机制砂混凝土强度、相对动弹模量的变化规律;对比研究了高温、高温后酸侵蚀和碱侵蚀3种情况下机制砂混凝土强度、相对动弹模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和冻融次数范围内,机制砂混凝土在高温和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模量显著降低,并随温度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其降低幅度有增大趋势;机制砂混凝土在高温和冻融循环后,耐酸、碱侵蚀性能明显降低,温度越高、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越多,其耐酸、碱侵蚀能力越低,且以耐酸侵蚀能力为最低.
    关键词:机制砂混凝土;恶劣环境;高温;冻融循环;强度;耐久性能
  • 5079.一种新型高强韧性H型钢的试验研究

    [建筑业] [2014-05-15]

    为了解决传统低合金高强度H型钢低温冲击韧性较低的问题,从成分设计入手,首次尝试将硼加入到此类钢中,研究了硼对钢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含硼钢的强度和塑性增加不大,但其冲击韧性却大幅提高,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尤为显著.加硼之后,Nb(C,N)变得细小且弥散分布,显微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细化,而且材料的脆性断裂受到抑制,从而使韧脆转变温度显著降低.
    关键词:钢结构;H型钢;硼;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5080.利用营建剩余土石方开发冷压型再生粗骨料之可行性

    [建筑业] [2014-05-15]

    根据材料互制性,配合水泥化学,并导入复合材料的观念,采用冷压技术,开发以性质较差且再利用率或再生性甚低的B2-3,B3,B4,B6类营建剩余土石方为母材的再生粗骨料,期望提高其再利用率及经济价值,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冷压技术所制作的再生粗骨料性质为:烘干相对密度约1.80;面干内饱和相对密度约2.05;吸水率约15.5%(质量分数);堆积密度为1 103~1 216 kg/m3;空隙率约35.3%(体积分数);筒压强度为17.06~23.33MPa;其他性质亦符合ASTM C33规范要求.因此利用营建剩余土石方及冷压技术所开发的再生骨料,不仅符合再生绿色建材的精神,亦可降低生产烧结型再生骨料所消耗之能源与CO2排放.
    关键词:营建剩余土石方;冷压技术;再生粗骨料;再生绿色建材
首页  上一页  ...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