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技术创新的案例故事及其当下启示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 发布日期:2022-02-05
题记:未来10年将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关键10年,面对这一激动人心的宏伟目标,你做好准备了吗?提升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全行业必须要做好的最重要的第一位的准备。最近我饶有兴趣,一口气读完了英国作家马特·里德利的新著《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进步史》。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文字,追寻了从发现、发明到创新、创造的曲折路径,同时对创新的本质、创新的价值和创新的运
-
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开发前景
来源:内蒙古煤炭经济 发布日期:2022-01-30
页岩气是21世纪的巨大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中发挥巨大作用。本文首先分析页岩气开发必要性,其后分别从发育特征、资源储量的角度分析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最后围绕实际勘探开发历程与前景加以论述,以期可供参考。
-
页岩气藏压裂前水化预处理工艺先导试验
来源:钻采工艺 发布日期:2022-01-25
页岩气藏进行体积压裂后,大量压裂液侵入地层与储层发生水化作用,对压裂改造产生影响,开展页岩水化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提升压裂缝网复杂度为目的,文章提出了一种页岩气藏压裂前的清水水化预处理工艺,泵注一定量清水对即将压裂的层段进行浸泡,并开展了四川盆地页岩气水平井水化预处理工艺的现场试验。压裂前水化预处理使压裂初期的地层破裂点普遍多于相邻未水化处理的层段,结合储层最小水平主应力分析,水化层段延伸压
-
川东南—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富集条件及主控因素
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发布日期:2022-01-07
利用有机岩石学、干酪根碳同位素、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测试资料,阐述了川东南—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烃源岩品质、储层发育及含气性特征,并探讨了孔隙类型和含气性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川东南—黔西北地区龙潭组泥页岩总有机质丰度高(TOC值平均为3.50%)、热演化程度高(R_O值平均为2.23%),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体为主,惰质体次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是一套优质气源岩。页
-
页岩气的赋存形式研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评《石油地质学》(第五版)
来源:中国有色冶金 发布日期:2021-12-28
作者:柳广弟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07月ISBN:978751832820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加大清洁高效能源的利用力度成为共识。页岩气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非常规形式存在的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可被用于居民燃气、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领域,应用范围广泛。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所占
-
页岩干酪根吸附规律的分子模拟研究
来源: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发布日期:2021-12-16
页岩气是以CH_4为主赋存在有机质页岩的非常规天然气,其中的吸附气是页岩气后期产量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页岩的吸附机理对页岩气开发有重要作用。利用Ⅱ型(混合型干酪根,来源于浮游生物)干酪根分子建立Ⅱ型干酪根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和分子模拟方法研究CH_4在Ⅱ型干酪根中的微观吸附行为和机理,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并进一步探究了孔径、温度和压力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取得的认识如下:(1)孔径越大,
-
从“源盖控烃”探讨四川盆地威远地区深层页岩气田富集高产地质因素
来源:海相油气地质 发布日期:2021-12-03
随着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井出现试采产量高,但产量递减快、单井估算的最终可采储量(EUR)低等特征。基于威远地区深层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开发实践,从“源盖控烃”角度探讨了研究区深层页岩气田富集高产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1)威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受川中古隆起和自流井水下高地的控制,多个笔石带页岩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薄或缺失,发育于古水深相对较大、缺氧环境中的
-
温度压力耦合作用下的页岩气吸附分子模拟——以鄂西地区下寒武统为例
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发布日期:2021-11-19
为考察随地层温度和压力变化,页岩气吸附性质变化规律,采用分子模拟技术,构建黏土矿物—干酪根复合分子模型,揭示在温度压力耦合作用下页岩气吸附特征及微观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页岩气在干酪根、干酪根—伊利石复合模型、伊利石狭缝孔吸附能力依次降低,且均为较弱的物理吸附;页岩气在狭缝孔中的吸附量随着地质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狭缝孔道被水分子占据后页岩气吸附量不再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在压力较低的情况下,气体的
-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流体测定方法及吸附—解吸实验——以鄂尔多斯榆林地区盒8段储层为例
来源: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发布日期:2021-11-03
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储层吸附和解吸能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核磁共振测试原理,采用离心实验与热处理相结合方法,测定了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定量识别了多种类型孔隙流体,并从微观孔隙尺度研究了吸附解吸过程中多态甲烷赋存量与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页岩中不可采出流体、可动流体的T_2截止值分别为0.18~0.32 ms、0.67~1.07 ms,不可采出流体和可动流体的饱和度分别为7.39%~15.61%、3
-
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实践与展望
来源:天然气工业 发布日期:2021-09-10
地质工程一体化是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降本增效”的必由之路,总结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实践经验对于页岩气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系统梳理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内涵、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借鉴页岩气开发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对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优化提出了发展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集成管理是实现“降本增效”的快速通道,油气公司可设立具有统筹管理权限或协调功能的项目集成管理部门,并建立健全一体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