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技术进步对石油需求及节油减排潜力的影响——基于多因素视角的研究
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发布日期:2016-11-30
从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城镇化等角度出发,探讨我国石油需求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技术进步对抑制石油增长的作用较小,其节油空间有待提升;(2)经济结构和城镇化是拉动石油需求的主因;(3)GDP、城镇化率与石油需求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以节油为目的的能源政策不会损害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推进。结合情景分析,评估2015—2025年节油减排潜力,提出未来节油减排的政策建议。
-
浅析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
来源:化工管理 发布日期:2016-11-30
在全球资源枯竭的情况愈加严重的环境下,煤化工技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煤化工技术能够制成替代石油制品的煤制油、烃类等,用于汽车燃料。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虽然传统煤化工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水平,但是依然无法改善能源消耗高的弊端。现文章主要针对传统煤化工技术的发展进行探析,并且对新型煤化工技术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
深入实施能源节约和低碳发展战略 加快形成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方式
来源:化工管理 发布日期:2016-11-30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与低碳工作促进会暨2015年度能效"领跑者"发布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和低碳、绿色发展的系列工作要求,总结回顾行业"十二五"时期节能、节水与低碳发展成就,表彰行业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提出"十三五"行业节能、节水与低碳工作的思路、目标与重点。围绕会议主题,我讲三方面意见。
-
碳排放交易2016年实施 煤化工纳入第一阶段
来源: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发布日期:2016-11-30
7月27—28日在京召开的"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与低碳工作促进会指出: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将全面实施,石化和化工行业将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年综合能源消耗总量达到1万t标准煤的企业要进行碳排放核算与报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我国已对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到2030年CO2排放达到峰值,
-
关于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
来源:技术与市场 发布日期:2016-11-30
石油企业作为国有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市场经济体具有榜样作用。在当前能源行业绿色、清洁发展的新常态下,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因此,对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研究有着非常实在的作用和意义。以目前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实践来看,由于内、外部动力的缺失导致收效不尽人意。以某油气田为代表的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为研究课题,在对其影响因素作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探索。
-
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战略选择
来源:石化技术 发布日期:2016-11-30
对于化工行业而言,其要当前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等理念研究节能减排技术,确保自身顺利转型,推动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现状,主要分析了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战略选择。以期通过研究,找到促进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
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问题的研究
来源:化工管理 发布日期:2016-11-30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它不仅是重要的工业燃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并有"化工之母"之美称,可以生成电石、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产品。当然,煤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本文针对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问题展开了研究,采取促进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
《机械工业“十三五”发展纲要》编制说明
来源:电器工业 发布日期:2016-11-30
"十三五"期间,机械工业发展目标是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实现有质量的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初见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端装备竞争力增强,行业基础有所改善;两化融合逐渐深入,智能制造开始示范;绿色发展理念确立,节能减排成效领先于工业平均水平。
-
农场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探讨
来源:农业机械 发布日期:2016-11-30
当前农业机械化存在高能耗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的节能减排,这对我国节约能源消耗,增产增效有着重大意义。
-
化工尾气再回收制氢气储存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发布日期:2016-11-30
化工尾气的处理一直是一个备受讨论而且具有极其深刻现实意义的问题,尾气一旦没有处理清楚那么就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也是极大的资源浪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工尾气处理的技术也呈现出越来越纯熟,越来越向可持续化发展的趋势。而化工尾气排出物中的氢,是备受关注的一部分,其原因就是他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极有可能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出现事故,然而他还存在着极高的回收价值,其可再次利用潜力非常大。对氢气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