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荧光磁粉探伤在石油钻具螺纹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发布日期:2023-01-10
由于在井下工作时,钻井运动的形式状态相对复杂,且在长期的扭力、拉力作用下,造成石油钻具螺纹出现问题,严重时会引起断裂事故。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首先简要分析了石油钻具螺纹检测的主要内容,同时叙述了荧光磁粉在石油钻具螺纹检测中的操作步骤及检验方式,其次阐述了石油钻具出现疲劳裂纹的原因以及特点,提出了石油钻具螺纹荧光磁粉检测的必要性,最后,对荧光磁粉探伤在石油钻具螺纹检测中的应用措施进行阐述。
-
石油经济风险与防控的思考
来源:中国储运 发布日期:2022-08-01
在国家和社会发展阶段,石油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在当今的国家进步中所占有的位置不容忽视。随着社会内部生产力不断地提升以及经济水平持续的增长,石油在经济发展行列中所占有的位置逐渐攀升。石油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之中,需要针对其危机进行深入分析。本篇文章的研究就是以石油经济的风险进行探讨,了解有效的防控措施,
-
石油储能跑步入场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发布日期:2022-08-01
石油公司纷纷投入与新能源相互依存的储能,力求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绕不开储能。”“谁先进入储能领域,谁就能抢占能源转型发展的先机!”…………近期,关于发展“储能”的声音陆续传来。特别是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实现储能商业
-
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堵水技术的应用
来源:石化技术 发布日期:2022-07-28
本文简要梳理了井下堵水工艺的关键点:水动力调整、多液法处理;从化学、机械、酸性等视角,阐述了各类井下堵水工艺用法;结合B14采区的堵水需求,探索堵水工艺的实践用法。经实践堵水操作发现:堵水工艺可有效解决采区遗漏油问题,保证采区井下操作的安全性。
-
“铁人先锋”:国企智慧党建的“石油样本”
来源:企业文明 发布日期:2022-07-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刻把握信息革命发展大势,高度重视党建信息化工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积极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要求,成立“互联网+国企党建”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建设智慧党建平台,深入推动新时代企业党建工作理念创新、
-
基于图像识别的石油钻井漏层位置精准检测方法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发布日期:2022-06-30
为提高石油钻井漏层位置检测的精准性,引入图像识别技术开展对石油钻井漏层位置精准检测方法的设计研究。通过基于图像识别的石油钻井漏层疑似特征提取、基于多核学习的石油钻井漏失判别与漏层定位,提出一种全新的检测方法。通过实例应用的方式证明,新的检测方法在真实的石油钻井作业当中可有效降低检测结果与实地考察得到的漏层位置数据之间的误差,可完全替代传统检测方法,实现对石油钻井漏层的远距离检测,提高石油钻井作业安
-
中国油气价格改革的比较研究——加快实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政策设计
来源: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发布日期:2022-06-28
像欧美国家那样通过“气与气”竞争方式实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为此希望从中国油气价格改革的比较中找到加快实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和市场结构的相同或相近以及都具有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使得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改革两者具有诸多共性,都需要财政、税收政策相配合;(2)石油价格的改革方式是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制定国内成品油价格,在高油
-
人类世的能源书写:论阿特伍德的“疯癫亚当”三部曲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布日期:2022-06-20
随着能源人文学的兴起,能源成为文学研究的崭新领域。从人类世框架探讨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疯癫亚当”三部曲,考察其中三种能源形式的书写,可以发现:以石油为主要代表的化石能源是跨国石油资本主义实现全球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其广泛使用导致了全球变暖、人口剧增、食物匮乏等人类世危机;以垃圾油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新能源有望缓解石油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建立在旧能源文化基础上的消费型资本主义经济体
-
新形势下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路径探索
来源:经济纵横 发布日期:2022-06-15
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已在上中下游多领域全面展开,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未来较长时间内,中俄能源合作仍将保持发展态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机制、以先进开采技术和装备提升中俄油气开采水平成为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方向。但同时,能源定价机制分歧、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也成为制约中俄能源合作发展的阻力。在此背景下,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应寻求四个突破,一是在加强政治互信的基
-
碳中和目标下世界能源转型与中国能源人新使命
来源: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2-06-15
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人类造成深远影响。通过碳减排,共同应对全球性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频发等环境问题并实现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全球人类活动二氧化碳排放中,87%来自与能源利用相关的活动。能源消费结构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新能源为主的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任务。世界能源工业正在经历化石能源低碳化、新能源规模化和能源管理智慧化“三场革命”同步进行时,能源结构形成煤、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四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