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发布日期:2023-09-15
社会不断发展,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各种新成果涌现出来并在各个领域应用,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现在社会的能源需求量增多,煤化工作为一种关键技术,能够促使能源生产转化,对生产以及行业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低温甲醇洗技术深入研究,以提高技术的应用性,产能大大提高。本文着重于研究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
-
煤化工行业气化废渣焚烧系统中的产能分析
来源: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发布日期:2023-09-15
为了评估煤化工行业气化废渣焚烧处理工艺中的产能,以废渣焚烧及余热利用系统中的能量平衡为依据,建立了废渣焚烧产能评估模型,并应用于上海竹园污泥干化焚烧处理工程中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结果表明误差只有4.38%。把该模型应用于我国某煤化工企业的气化废渣焚烧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废渣焚烧后的产能数据,为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
UV光催化联合活性吸附处理煤化工污水废气效果探究
来源:山西化工 发布日期:2023-08-31
为进一步提升煤化工企业的污水和废气处理效果,本次研究以某煤化工企业废气排放超标的实际情况着手,并参考既有研究经验,整合了洗涤净化、UV光催化净化和活性炭吸附三类污水废气处理技术,构建了UV光催化联合活性吸附的处理工艺,实现对该企业污染物的有效处理。从实际处理效果来看,氨气平均浓度和硫化氢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88.6%和99.6%,其优势较为突出,预计该工艺在今后也将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
现代煤化工设备管理及维护研究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发布日期:2023-08-31
煤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多行业生产所需要的重要资源,煤化工生产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创造了优良的效益。现代科技水平持续提升,更多种类的煤化工设备投入企业生产,为了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煤化工设备的数量规模也随之扩大,煤化工设备对于生产质量、效率以及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做好煤化工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使各项设备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运行,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煤化工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开展存在很多弊
-
煤化工工艺与设备的关键技术
来源:内蒙古煤炭经济 发布日期:2023-08-3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只有获得稳固的能源基础,社会才可以保持发展动力。从我国资源现状来看,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显著匮乏,但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主要对煤化工工艺与设备的关键技术展开分析与阐述。
-
缺水地区煤化工项目节水优化探讨
来源:煤化工 发布日期:2023-08-30
煤化工项目水耗一般较大,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对煤化工项目水耗的控制指标要求越来越严。介绍了煤化工项目水系统的功能划分;结合某项目具体情况,分析了其水耗超标的原因,提出了采用空冷器代替水冷器、应用节能消雾型冷却塔等节水优化方案,降低水耗。该方案可以为煤化工类似项目控制水耗指标以及节水优化起到借鉴作用。
-
煤化工企业VOCs综合治理技术与方法
来源:河南化工 发布日期:2023-08-15
VOCs综合治理技术与方法是龙宇煤化工在石化企业VOCs管控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建设的一套综合治理体系。体系率先提出了煤化工行业的VOCs管控标准,主要包含源头控制要求、全方位监测方案、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标准、有组织工艺废气收集方法、物料储存装卸控制标准、废水废液废渣系统逸散废气治理标准等内容,体系标准完善,管理效果显著。
-
大型煤化工项目的系统工程技术管理方法研究
来源:广东化工 发布日期:2023-08-15
由于中国的石油资源的逐步下降,煤化工产业具有很大的前景。大型的煤化工企业也具有规模复杂巨系统的特点,需要实现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与环境的协调性的“六性”的综合优化。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通过整体性、有序性、开放性方法,从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开展综合设计管理,以全局观点进行优化设计,可有力推动大型煤化工项目技术管理的开展。
-
煤化工企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发布日期:2023-08-10
煤化工企业机电设备存在较大的运行荷载,在投入应用机电设备后,设备损坏的风险存在。因此,只有注重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才可以实现煤化工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煤化工企业机电设备隐患、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种类、煤化工企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现状,以及煤化工企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对策。
-
煤化工产业应对“双碳”目标的策略研究
来源:山西化工 发布日期:2023-07-31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煤化工作为高碳排放强度的产业,在全社会高度关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背景下,需要高度重视碳减排工作。基于板块化工企业现有技术水平的相关数据,从原理上分析了碳排放产生的原因及减排途径,并提出了应对“双碳”目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