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日期:2015-06-19
-
互联网金融趋向垂直细分;汽车价值链模式看好——专访来这投CEO王传一
来源:大众标准化 发布日期:2015-06-15
互联网汽车造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夜之间似乎所有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在造车,2015年,互联网+汽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自2014年工信部等有关部门表示,对互联网企业放开新能源车准入以来,互联网大腕们纷纷进入造车领域。一时间,互联网造车呈现出一派"群雄逐鹿"的景象。今年1月20日,乐视宣布要造智能化、互联网化、纯电动化的"超级汽车"。同时,乐视发布了首个与造车计划相关的产品——智能汽车UI系统Le
-
汽车仪表板注射模设计
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 发布日期:2015-06-15
在网上购买电子产品时,会看到很显著的"购买延保"服务的提示。消费者支付几十元至上百元,就可以获得更长时间的质保时间。但对于一辆车而言,以万元计算的基价,让购买延保的费用需要以千甚至万为单位,加之消费者对4S店本就存在工时费高、材料费高的刻板印象,问津者寥寥无几也可以理解。这块曾经被看做是汽车后市场的大蛋糕,到底是拴住车主的利器,还是减少车主养车支出的法宝
-
汽车挡风玻璃的缓冲包装设计
来源:金桥 发布日期:2015-06-15
"你的汽车里有一张舒适的大床,你告诉汽车要去的目的地后,汽车自己开动,一路上还和你交流,询问你最舒适的车速……"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陈教授看来,这样的汽车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可以说,未来的汽车不仅是一种代步工具,更是人们整个生活圈的一部分,是你的"知心朋友"和"贴身秘书"。它知道你要去哪里、帮助你规划行程、选择餐馆等,并且会贴心地在外面等你,也会一边开车一边和你聊
-
上汽“车享”落地生花
来源:汽车纵横 发布日期:2015-06-15
新能源商用车成为车船税优惠政策最大受益者5月1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与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为促进节约能源,鼓励使用新能源,明确了对节约能源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而新能源汽车将可免征车船税。如何读懂优惠政策?不同车辆征收的"车船使用税"不同,优惠的额度也分两挡:半免和全免。从通知内容上
-
中国汽车市场是否到了拐点期?
来源:汽车观察 发布日期:2015-06-15
2005-2014,又一个十年。在经历了上一轮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从世界第三变成世界第一;通用在全球的老大地位首次被丰田取代,而国内的汽车老大位置也由一汽让位与上汽;乘用车占比首次超过商用车;前10强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从83.7%提升到89.7%;中国汽车出口成功突破100万辆,但随后又出现一定萎缩;
-
变排量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噪声振动特性研究
来源:汽车纵横 发布日期:2015-06-15
美国汽车工业联盟副主席Gloria Bergquist曾在2015年中国汽车论坛上的发言中指出未来汽车界车联网发展的五大方向:首先,自动驾驶的最终关注点其实是避碰(避免碰撞),因此越来越多的驾驶辅助系统将继续围绕避碰这个中心点展开,使驾驶变得更加安全;第二,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基于云、基于无线的OTA(注:Over the Air Technology,空
-
专用车渠道模式创新——以东风创普专用汽车公司为例
来源:汽车观察 发布日期:2015-06-15
在刚刚过去的5年时间里,全球汽车产业所面临的深刻变化,在人类汽车工业近130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是值得书写的。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各种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集中出现,各种新技术、新思潮、新模式花样翻新,各种困惑、尝试、颠覆和融合接连不断。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场让汽车产业从夕阳产业变成朝阳产业的历史性转折。当汽车产品传统的技术性能达到阶段性顶部之后,当汽车保有量达到一个瓶颈之后,当汽车带
-
国际节能与新能源车展圆满闭幕
来源:中国汽配市场 发布日期:2015-06-15
全国规模最大的节能与新能源车展行业盛会——第七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EV CHINA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暨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客车技术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召开。展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和鸿与智展览公司联合主办,宇通、金龙、比亚迪、上汽、一汽解放、中通、北汽、南车株洲电机、国电南瑞、阳光电源、南京能瑞、加冷松芝、悦泰石化、超威电池、骆驼集团、佳通轮胎等来自13个
-
2015:工业与汽车电子展望
来源:汽车与配件 发布日期:2015-06-15
2015年6月9~10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组委会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为支持单位的2015(第六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大变革:重构产业体系"为主题,分别从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前景与挑战、构建新型协同关系、新能源车的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深刻探讨。经过三年在成都、两年在武汉的精心打造